2016年的9月20号,我偶然看到一句话,它深深的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准确的说,这句话击中了我!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诸多经历,以及这些经历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以后的几天里,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反复回想。直到有一天我豁然开朗,于是开始动笔写下这本书。
我不是最聪明,也不是最勤奋的。世界上聪明的人太多了,拼命努力的人也太多了。谁能说自己是最聪明、最努力的呢?但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过得越来越好。而这句话恰恰在说,即便你不是最聪明、最努力的,也可以越来越好。过得越来越好,只需要满足一个条件:你必须是学习机器。什么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他们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这是我看到的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学习机器的最形象的标准。
短短的一段话,不但解释了我此前人生中成功的片段以及失败的片段,而且道出了根本原因(至于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我会在这本书的“目标”那一章里详细剖析。)
在学校里的日子——从中学到大学到博士,我经历过很成功的片段。包括各种成绩第一名,运动会拿到金牌,也曾经发表过论文,国际研讨会上做过报告,出版过专著。在那些日子里,我确实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勤奋的。因为我鲜明的看到周围有些同学的聪明程度让人望尘莫及,只能佩服;我也看到,有些人很早去出书官占座、晚上很晚从自习室回来,他们日以继夜的学习。论勤奋,我不一定比他们强。但是,我还是拿到了各种第一名,也发表自己的成果。并不是我用了什么技巧。实际上,在我心智成熟之后,我的内心中近乎没有竞争的概念。我陶醉于学习,无论是书本上的,还是小组之间的讨论。我陶醉于不断超越自我的进步过程,每天睡觉都睡的很踏实。所以这句话,解释了我人生中的成功片段,不但指学业上的,也包含对自己整个生活状态的满意度。
这句话之所以让我感到震撼,并久久在我心中回荡,更是因为它如此恰当的解释了我生命中失败的片段。
最近一次教育创业失败以来,我一直在反思失败的原因。在这段停下脚步反思人生经历的过程中,我阅读了许多成功、失败的企业的案例,阅读了许多创业、企业管理的书籍,例如《创业维艰》、《从0到1》、《精益创业》。也阅读了不少人物传记,同时不断的思考这个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问这几个问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我们的方向与当今大趋势不合拍?还是我们违背了哪些基本的法则?在这个边阅读边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得,有所悟。我找到了许许多多的原因。但正因为找到太多的原因,我的心理反倒觉得不踏实。因为,找到太多的原因,跟没有找到原因相差无几,它们很难启发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所有这些原因的背后应该有更根本的原因。如果说,大道至简,一通百通。那么反思到各种各样的原因,就说明还是没有想通。
马云: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
此时,我想到了马云有关成败的那句名言“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这句话是在《赢在中国》节目上跟一个创业者谈到成功学这个话题时说的:
“你要少听成功专家的讲话。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点。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少听成功学讲座,真正的成功学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为了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我不是否定成功学,任何东西都要有度。你给我的感觉就是成功学大师在讲课,两招使过以后,别人就觉得有点虚。真是这么回事,我们公司员工也有人去听过成功学课程,听一两次可以,听四次五次,这人就被废了。”
类似的观点马云不止一次阐述,最近一次是在2015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马云对此的阐述更为真切和深刻,他说:
“我创业十多年来,最大的心得体会是,永远思考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这些人一定要犯的,因为成功有很多的要素,有很多的东西你是没办法学的,你刚好碰上一个很好的人,运气很好,你刚好碰上一个很好的事,你刚好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情,而失败呢,我发现很多企业基本上失败的道理都差不多,只要把这些失败的东西学习好了,自然就好了。”
“做企业做商人很艰难,就像打仗一样,活着就是成功,战场上面回来的人就是成功的,不管他战场上怎么样,就是商人也一样,你走上这条路的时候,你应该想到,95%的人已经倒下,凭什么你就是那个幸运的5%。你要想活到这5%的话,你记住,你必须学习那些倒下的人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这些错误你不要去碰上,然后找好未来的规律,这是我对这几年花时间思考最多的。
正是在这个发言的后半段,马云几乎说了一句和本文开篇那句话极为相近的内容,他说:
“我们每个人做事情一定要去思考,如果你只做今天的生意,你只想今天做明天就成功,你是一定不会成功的,因为凭什么你有这个机会,凭什么你比别人聪明。我认为今天商人要寻找一个机会,今天就能做,今天做明天就有成功的机会,基本没有,因为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了,不要说我们公司以外,我有时候坐在公司里面,看看我们公司那帮年轻人,我也目瞪口呆,这帮人怎么这么聪明,比聪明你已经没有机会了,比勤奋估计更没机会,你只能比未来,我认为十年以后中国社会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必须去做。”。
如果将“比聪明你已经没有机会了,比勤奋估计更没机会,你只能比未来”这句话中的“未来”换成“学习机器”,那么这句话就继续等于本文开篇的那句话了——“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
我们在回到失败这个话题上来。与之相对照,在创业之前,在创业之初,我很少考虑失败,甚至几乎没有考虑过失败。酝酿许久的创业想法终于有机会实施的时候,迫不及待的动手去做。启动之后,向往成功的渴望让我们马不停蹄,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日常的事务应接不暇,没有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今看来,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失败,这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失败。
顺着马云的思路,我阅读了许多企业失败的例子。确实,我也曾犯过同样,甚至一模一样的错误。只是,现在读来,是惋惜和懊悔,懊悔当初没有仔细研究这些失败的案例。
在我认真了解的伟大的企业家里面,只有一个人明确阐述过自己在创业之初、甚至在开始创业之前就考虑过创业失败。他不但考虑过创业失败,而且还有他的B计划。这个人就是埃隆·马斯克。
埃隆·马斯克——“身未升腾思退步,未思进,先思退”
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24岁的马斯克前往斯坦福,本来是去读能源物理博士,希望自己能发现比传统电池更有效的方式来储存能量。他知道这项技术对未来可持续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有助于加速电动汽车时代的来临。
但就在入校的两天内,他就辍学了。当时是1995 年,他“无法忍受只是看着互联网时代过去而置身事外”,他希望加入到互联网大军中,让世界变得更好。所以他退学并决定尝试互联网。在硅谷,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马斯克也一样,拿着仅有的三千美元,和一台电脑,开始了在硅谷的打拼。
马斯克第一次创业最特殊的的地方不是他的成功,而是在创业之前,他就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更为特殊的是,不但马斯克自己做好了失败的准备,竟然他的团队成员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正是在这一点上,初出茅庐的马斯克心态与境界甚至胜过了硅谷一大批的创业精英。
2015年杨澜在《杨澜访谈录——我想在火星上退休》这期节目中对埃隆马斯克进行了访谈。马斯克口述了这段首次创业历程,尤其是如何对待创业失败,如何把控创业风险。相信首次创业者、或者准备进行创业的人如果仔细研究这段对话,会大大降低创业风险。因为为了做到这一点,创业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心理和思维上的准备。
杨澜问:那时候你对即将取得什么成就有把握吗?
马斯克对这个问题立即作出回应以致打断了杨澜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的提问。
他连连说:不,不,未来有些渺如云烟。
杨澜继续关于这个话题的第二个提问(事实上双方在同时说话):你对未来有怎样的期待?
马斯克说:没有,我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杨澜问:你做好失败的准备了,但是你仍旧勇往直前地去做了。
杨澜的这句话实际上是隐含着一个问题:你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但为什么能够勇往直前?没等杨澜把这个问题清晰的提出来,马斯克又立即回应道:
“我之所以做好失败的准备,是因为大多数公司都失败了。所以,如果说90%以上的公司都失败了,加之我又没有经营公司的经历。那么基本上结果是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是我没有觉得那有超大的风险(super risky)。因为我和我的教授(研究生导师)谈过,我说,我要去尝试开办一家互联网公司。它有可能行不通,如果失败了,你是否介意我再回到课堂。他说,当然可以,没问题。”
马斯克的这段回答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甚至连一个多余的词都没有。相反,每句话的意义深刻,一句与另一句之间环环相扣。
杨澜问:你最初的投资来自哪里?是你自己的小钱,还是妈妈的资助?
马斯克:
起初,我有一台电脑和三千美元。我哥哥过来加入了我。他大概有五千美元。后来我们的一个老朋友也来了。她有六千美元。资金的确不多。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钱去租房子和办公室。所以办公室实际上非常廉价。我们就睡在办公室里。我们想,如果有一间办公室的话。客人来了印象会更深一些。但是,晚上我们就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我们还会去基督教青年会去洗澡。我们一开始只有一台电脑,所以网站只是在白天运作,因为晚上我要给软件编程。
杨澜问:我的意思是说,当你的哥哥和朋友加入的时候,你却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你是怎样说服他们加入进来的?
马斯克;他们也觉得它会失败的。
杨澜问:那是怎么行得通的呢?
马斯克:最后进展的相当顺利。当它壮大成一个企业后,很快就赚到钱了。
那时正好是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期,硅谷处处上演着一夜暴富的神话。埃隆马斯克也赶上了好机遇。他创立的是一个做媒体电子业务的小公司,1999年被康柏公司用3亿美金和3400万股票收购。埃隆马斯克分到了两千万美金。他拿到钱之后开启了创业之旅,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刻的影响着世界。贝宝,特斯拉,太阳城,SpaceX,马斯克成为了硅谷钢铁侠,人类或许开启了火星移民之旅的征程。
我们再来回顾上述对话。我们尽可能“榨干”马斯克的这段创业经历中的智慧,为我所用。
1.创业之前已经做好了创业失败的心理准备。
这种心理准备有两个效果:
如果创业成功,那是一个意外惊喜。
如果创业失败,也不会产生心理上的严重失落。
这正是本文开头之处列举的众多创业失败者自食苦果的最重要的原因。
太渴望成功,以致忘记了思考失败的可能。这个心态的大坑,已经被无数的惨痛教训所证实。
如果严肃的考虑过失败。那么,失败之后很难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自杀。
如果想到了可能的失败,而且大概率的失败可能性。那么创业者的心态,以及后续的操作都会不同。
2.对自己的认知和创业环境的认知。
90%以上的公司失败是对创业宏观环境的认知。自己没有经营公司的经历,是对自己的认知。对外在因素的认知叠加上对自己的认知,得出的客观结论就是自己的创业失败率很高。这里的独特之处在于对自己的认知。对外界的认知容易,对自己的认知难!正是在这一点上,马斯克是超常的,可以成为创业者中的典范。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马斯克在首次创业之初是什么人?
10岁的马斯克就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并且学会了软件编程。随机附赠的《如何编程》指南,用户需要花 6 个月才能把它学完,而九岁的Musk 三天就学完了。
12岁时他做了一个以太空为背景,名为《宇宙爆炸 (Blaster) 》的小游戏,并把它卖给了一家在线杂志,赚到了 500 美元(相当于今天的 1200 美元)。
Musk 经常一天阅读 10 小时左右的科幻小说,后来也看了很多的非科幻类书籍,开始思考宇宙人生。四年级之前,他就开始坚持不懈地阅读大英百科全书,并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和冒险。
马斯克在青少年时期的种种足以证明他的智力水平。
中学之后在加拿大劳动一年,种过菜,打扫过粮仓,干过锅炉工。足以证明自己有超强的意志力和体能。
马斯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与室友Adeo Ress两人曾经开了一个夜总会,足以证明自己判断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而且获得了物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位。
许多人如果是马斯克这种能力水平,该是这样的心态:90%的失败者中不大可能是我,因为我能力强。
正如《三体》里的那句名言,
“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有多少创业者死于傲慢。
有多少初创企业死于傲慢。
有多少曾经成功甚至一度称霸世界的商业巨头死于傲慢!
但马斯克依然没有认为自己的能力有多强,更没有因为自己能力强就怀有侥幸心理。他得出是客观的结论:作为创业者,尤其是初创者,那么90%的可能性就在创业失败之列。
马斯克的这个认知不是空洞的,而是与之相伴的具体计划和行动。
第一个计划就是创业失败的B计划(PlanB)。如果创业成功,自然皆大欢喜。如果创业失败了呢?除了心态上的准备,退路何在?马斯克想好了,就是继续在斯坦福读物理学博士。这就是他的B计划。大多数人考虑的是创业成功,没有考虑失败,更没有B计划,所以一旦措手不及,方寸大乱,乃至自杀。
有了创业计划,也有了创业失败的B计划。马斯克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跟导师的坦诚的交流。结果,交流过程非常简单,结果十分明确:同意马斯克创业,一旦失败,可以回斯坦福继续学业。这里我们忍不住赞叹斯坦福大学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不愧是世界第一创业大学。我们也不得不赞叹这位教授的开明!相比于我国的许多研究生导师,两者相差何止天壤,而是天渊之别!
3.团队的共同认知
马斯克初次创业的更大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整个团队。他的哥哥和好朋友不但用资金和时间投票支持马斯克的创业项目,而且同样做好了创业失败的准备。我们不知道马斯克与他们进行了怎样的沟通,或者说这两位本来就与马斯克持有同样的世界观。无论是因为哪一点,这个团队的建设已经足够成功。
如果三人的成败观不同,如果马斯克与团队成员就此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可能创业的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4.开源节流
正因为考虑到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马斯克的团队非常节俭。节俭到,只用一台电脑(居然没买新的电脑),租用尽可能便宜的办公室,在办公室睡觉,在基督教青年会洗澡的程度。
80%的创业者都没有汲取创业失败者的教训,也没有吸收这些顶尖创业者的智慧。不然我们无法解释大量拿到大笔投资、几轮投资的初创企业,竟然会因为资金早早烧光而歇菜。
如果创业者考虑到自己有90%的可能性创业失败,那么他们还会大手大脚吗。相反,他们可能会像马斯克,即便到了SpaceX的几十亿美元的规模,超过一万美元的开销都要经过亲自审批。
失败的创业者们没有汲取其他创业者失败的教训,马斯克却充分汲取了自己成功的经验。于是带来了接二连三的创业成功。
这不是运气,而是境界与认知!
忽然想到《三国演义里》的孔明出山(袁阔成先生的评书版),刘备三顾茅庐,引出流传千古的隆中对之后,孔明决定跟随刘备出山一展其“匡扶宇宙之志”:
到了第二天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孔明先生的弟弟诸葛均回来了。孔明告诉兄弟:“我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能不出山啦。你在家里要好好的耕种,莫使田园荒芜。待我出山辅佐皇叔霸业成就之后,立即归隐。”
急流勇退,这真是身未升腾思退步,未思进先思退。要不怎么诸葛亮高明呢?孔明先生又到后边儿嘱咐了夫人黄氏,然后这才跟着玄德等三位兄弟离开隆中。
孔明这一出山呐,左近的乡民都来相送。大家一看,这三位红脸儿白脸儿黑脸儿真有两下子,到底把咱们诸葛先生给请出去了!先生这一走,谁还教给我们识文断字,知道天下大事呢?大家都难舍难离呀。最后,和孔明先生是洒泪而别。
虽然遗憾的是诸葛亮没有实现归隐田园的愿望。
虽然庆幸的是马斯克没有机会实施自己一旦失败的B计划。
不同的是,孔明出山考虑的是功成身退,马斯克一开始就想到了可能会失败,并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但诸葛亮和马斯克给人们留下了同样的智慧:
未思进先思退,身未升腾思退步!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这个“退步”不是消极的退步。
对于坚定乃至“疯狂”的创业者来说,如果事先考虑到失败的可能性,和相应的B计划,至少“梦想万一失败了”的时候,不至于没有退路,而是仍然可以有二次打击、三次打击的力量与机会!
(未完,待续...)
我的公众号“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