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残汤”和食品安全


作者:

陈旺全

过去在我们农村老家,保持着一种传统习惯,那就是把上顿吃不完的剩菜剩饭保留到下顿了再吃。吃的时候倒进锅里简单的热一下就行。我们老家把这种吃剩饭的做法叫做“热残汤”。这种做法被老一辈一直传承且提倡,当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因此,过去困难的年月,吃残羹剩饭成了普遍现象。甚至有时候懒得用火热,就那样直接冷吃了。结果可想而知,轻则肚子胀,重则跑肚拉稀。尤其是大夏天,早上的剩饭留到晚上,一般都变味了,但有些人依然舍不得倒掉。照样要吞进肚里果腹。

对于“残汤”,家里难免有剩余,父亲总是情有独钟,吃的是津津有味,我也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吃过不少。但总会有点抵触情绪,父亲就会用一句口头禅劝导:吃过饭添碗,家从细处来呢。“残汤“有啥不好?最起码吃了不会饿肚子。”

是啊,饥饿带来的恐惧感已深入到了父亲的骨髓,从小忍饥受饿,饱经风霜长大的父亲深知食物的珍贵。残汤剩饭虽然有时会变质,但我们却不敢浪费。也算我福大命大,就算偶尔跑肚拉稀也没有出现过中毒的迹象。

后来慢慢长大,家里的口粮也渐渐充足了。每次去磨坊磨面,母亲都会精心晾晒并筛选好粮食。装上好几袋子,用架子车拉着去磨坊。这个过程虽然既繁琐又费力,但我们的心却是踏实的。那时候磨坊磨出的面是纯天然的,绝对绿色无污染,也没有任何添加剂。但关于吃“残汤”的习惯,父亲却一直没有改变。在饮食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

曾记得有一次,父亲从街上买来了好几个装过化工用品的蛇皮袋子,母亲便匆忙把刚筛选好的粮食准备装进袋里,被我发现后及时制止了。我问母亲:“你知道这些袋子曾经是装过啥的吗?知道它干不干净就要装粮食呢?万一袋子上面残留着有害物质。那岂不是要吃进我们的肚子里?”母亲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便不再急着装了。而是提着蛇皮袋子,跑到门前的溪水边洗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晾晒了起来。

乡下老人对于食品安全,从来都是缺少认知的,当然也包括我的父母。

大哥工作后,生活质量和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他每次回家都要提醒父母,不要将残汤剩饭留着吃了,吃多了对身体有害。但父亲总是两耳不闻,有时还抱怨大哥太过浪费。

常言说病从口入,这话一点不假,残汤剩饭吃多了,肯定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我不相信佛,但在这一点上,我相信因果。曾有一段时间,父亲总感觉胃不舒服。偷偷取了几副药吃了也没管用。于是大哥领着去医院做了检查,才知道患上了慢性胃炎。住院治疗期间,大夫建议父亲要注意饮食,切忌吃生冷及辛辣食物,否则胃病必将加重。直到此刻,父亲才认识到了饮食的重要。但用生活的无奈和自身的健康换来的认知,代价也是很大的。在医院里花钱不说,还得经受病痛的折磨。好在父亲痛定思痛,知错能改,后来,他把吃残汤剩饭的任务交给了门前的那条爱犬。爱犬接替了他老人家昔日的优良传统。

吃“残汤“流传到今日,已然成了贬义词,家有剩饭,偷偷解决,切不可拿出来炫耀了。

自从父亲改变了饮食习惯后,身体也日益康复了起来,时至今日,依然为我守家护院,父在家在的感觉,就是一种幸福。

近年来,温饱解决了,物质丰富了,食品也五花八门,花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随着食品工业化的发展,提倡绿色食品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但事与愿违,市面上的三无产品以及有害食物总是时不时的充斥着人们的眼求,什么地沟油呀,毒牛奶,总让人防不胜防。一些黑心商家利欲熏心,道德沦丧,丢掉了良知和底线,一味造假。有机食品,各种有害添加剂,时刻威胁着国人的健康。令人在气愤之余感到心惊肉跳。

有害食品能够流落市场,首先说明我们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存在着许多漏洞。其次是对于黑心商家的惩罚力度不够,在利益驱使下,他们选择了铤而走险。

有害食物犹如毒品,远远大于残汤剩饭带来的危害。如今造假事件总是层出不穷。且不说投放市场的有害食品有多少,如今就连学校食堂也成了危险之地。这不得不说,没有监管和监管不力的地方(包括食品和权利)必将会给老百姓带来灾难。

2023年江西某高校食堂将鼠头烧制成鸭头。硬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指鼠为鸭,祸害校园。这一风波令人作呕,学校当权者欲盖弥彰的做法更令人费解。

黑色七月,心情沉闷,热浪之中,暗流涌动。家乡天水,突然起火。但这次火的不是麻辣烫的美味,也不是伏羲女蜗的悠久历史。而是二百三十三名幼儿园孩子的集体血铅超标事件。这个事件本不该火,集体失声的表象下一切都是正常的,就连天水医院给家长的检查回复也是正常的。怪就怪幼儿的家长求医心切,私自跑到了西安中心医院重新检测。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血铅结果。数值相差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于是乎,火烧破了纸,一发不可收拾。根据警方调查公告:

甘肃天水幼儿血铅异常来源查明 系后厨违规添加彩绘颜料制作食品

8日上午,甘肃省天水市联合调查组公布了当地幼儿血铅异常事件的调查结果。经公安机关侦查,褐石培心幼儿园园长、法定代表人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同意该园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

通报称,3日凌晨,公安部门将其藏匿的剩余颜料查获。经检验,查获颜料含铅(包装明确标识不可食用)。麦积区联合工作组发现,褐石培心幼儿园两份留样的三色红枣发糕、玉米卷肠包铅含量分别为1052毫克/千克、1340毫克/千克,均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污染物限量0.5毫克/千克的标准。

这家幼儿园位于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小区,2022年6月取得办学资格证,8月下旬正式招生入园,性质为民办幼儿园,现就读幼儿251人。

截至7日晚10时,251名幼儿已全部检测。经国家、省联合医疗专家组根据血铅标准认定,血铅异常233人、正常18人。

事发后,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派出中毒、重症、儿科等相关方面专家6人赴天水。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调派3名专家赴甘肃开展指导救治。同时,由国家以及甘肃、陕西、湖南、重庆等地相关专家组成的联合医疗救治专家组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目前,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将朱某琳、李某芳等8人依法刑事拘留,对另外两人依法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纪检监察机关已启动调查程序,对监管失职、渎职的人员,将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

来源:新华社本期编辑:石磊、王若彤

常言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更是大于天。今日他人身上食物中毒的厄运,说不定明日就会降临在自己身上。所以,无论是故意生产有毒有害食品,还是,指鼠为鸭,指鹿为马,偷梁换柱,损害人民身心健康的含毒物质。我们绝对不能容忍。对于始作俑者,必须要用法律的利剑,严惩不怠!

倘若说父亲吃“残汤”是生活的心酸,那么江西高校的指鼠为鸭就是利欲熏心。天水幼儿园233名学生体内的血铅超标更是丧尽天良。物质含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监管的失控,任其泛滥,权利的任性,欲盖弥彰,致使公信力崩塌。

我无意冒犯父亲,更无意冒犯家乡。恰恰相反,我满含热泪爱的更加深沉。然而,今日之天水,确实到了刮骨疗毒之地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