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看历史小说,这两天一气读完袁灿兴教授的《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还不错,行文流畅,通俗易懂。
书中从751年(天宝十载)说起,历数李林甫(索斗鸡,哥奴)为相20年的最后2年,如何与安禄山(杂胡)联合对抗杨国忠(唾壶),李死后杨权倾天下,但不满安禄山得宠(惧其入朝为相)而杀了其家奴及宠臣吉温,再加上安的部下如高尚、严庄、田乾真,以及道士杨松筠的富贵梦鼓动,终于导致755年安的起兵。
而李隆基除了宠爱贵妃和虢国夫人(贵妃的狗都封为“天威大将军”),迷信房中术(用道士李遐周,也是杨松筠的师兄弟),而且昏招频出,如听信宦官边令诚(因高不让其贪墨粮仓而告状)枉杀大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听信杨国忠而命哥舒翰出兵潼关导致西原一战20万唐军败于崔乾祐1万叛军(哥舒并无奈投降安禄山),最终756年马嵬坡之变(要说虢国夫人是个角色,敏感察觉兵变逃生,无退路时先杀子杀夫,后自杀--伤重后血凝喉而死),自己入蜀辟祸,收复两京后回长安称上皇但又被李辅国流放高力士于湖南、从兴庆宫迁于西内终于在762年孤独而死。
李亨当了20多年太子,阴结李辅国,左相韦见素,又得白衣宰相李泌之助,北上灵武称帝,其实并无太大作为,如重用房琯导致陈陶大败,听信李辅国和张良娣而枉杀爱子李倓,之所以能最终获胜,一是靠郭子仪、李嗣业、李光弼(先是朔方郭子仪和河东李光弼常山大捷和嘉山大捷,然后郭和嗣业————757年清渠之战败,香积寺之役胜收长安,南山之役胜收洛阳,759邺城之战嗣业战死、鱼朝恩贬郭,然后靠光弼——河阳之胜、北邙之败);二是靠四千回鹘骑兵和仆部怀恩等铁勒九姓(骑兵非常重要,例如叛军的曳落河部队,往往数千骑可改变战果);三是叛军内乱(757年安绪庆杀父杀弟,严庄杀哥舒和程千里等降将后投唐,史思明杀安守忠后投唐在758年又被逼反,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高尚、崔乾祐,761年史朝义在鹿桥驿杀父、范阳杀弟,763年叛军大将国承嗣、李怀仙、李宝臣等降唐,史朝义走投无路自缢)。
唐军逐渐胜利中,投降安史的叛臣如张垍被流放,宰相陈希烈等7人赐自尽,又有18重臣斩杀(连王维都差点送了命),李亨自香积寺之役后由道入佛随父亲先后病逝,李辅国马上杀了张皇后(张良娣)但旋即被刺杀,仆部怀恩被逼反唐被杀、李光弼被贬郁郁而终、鱼朝恩在770年也被皇帝杀了,好像得善终者还是杨、李二道(杨和田嗣真逃回草原逍遥,李在长安附近做法术练金丹赚钱)。
书中对天宝时的繁华(如紫藤香、鸡舌香,兴阳蜈蚣袋,后宫风流阵,天门街凶器,贾昌斗鸡,热洛河--鹿血煎鹿肠,长安游侠--飞龙小儿),王准(酷吏王鉷子)、杨暄(国忠子)、李岫(林甫子)等的纨绔,杜甫等的诗名,都做了些描写,但都不深,对战争中例如张巡守睢阳等根本不提,对几个重要人物如仆部、光弼的结局也是一笔带过,有些草草,至于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恶果,就更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