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豪门虎子
郭子仪出身仅次于五姓七望的太原郭氏,号称中原第八大姓。自秦汉以来这个家族就人才辈出,隋朝时期郭荣更是做到右候卫大将军,到了唐初虽然没有北魏、隋朝时期那么显赫,但是也算是簪缨世家。世家大族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就家传的知识传承,之所以朝廷要重用世家的是他们掌握了可以售与帝王家的文武艺,在那个知识极度昂贵的年代里,不论是文官需要掌控的公文书写还是武将需要掌握的排兵布阵,世家大族都在家族内部传承,不是说非世家大族就学不会这些,但是成本极高,在当时读书所用的书就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起的,普通人家的子弟想要从军出人头地不是不可能,但是作为炮灰的他们除非天赋异禀,否则想要出人头地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他们几乎垄断了自三国到唐初的官僚体系的原因,记住世界上最牛的技能的传播途径跟艾滋病一样,只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渠道传播下去的。世家的第二个特点是世家有足够的财力让他们可劲的生娃,这也是豪门传承的重要法门,通过提高数量拼概率,庞大的基数让他们有足够大概率出人才,只有足够多的人才储备才保证了这些世家大族能够传承千年。第三,世家大族进行盘根错节的联姻,他们之间血脉相连构建起非常复杂的人脉圈子,让他们几乎垄断了教育资源、政治资源、财富的分配权等最重要的社会资源。而正式这些特点让世家大族长盛不衰,要不是黄巢这个杀神,恐怕这些靠血脉支撑的所谓贵族还会掌控中国的历史走向。
郭子仪的老爹郭敬之本人历任绥、渭、桂、寿、泗五州刺史,郭子仪兄弟十一个尽皆出仕为官,郭子仪的出身算的上是富甚至是贵。郭子仪本人身长六尺余,体貌秀杰,是典型的又高又帅,说郭子仪是高富帅一点都不夸张。郭子仪本人也十分出色,通过科举考试出仕,一路打拼历任桂州都督府长史、单于都护府副都护、振武军使、安西副都护、北庭副都护等官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唐朝的科举和宋朝以及宋朝以后的科举完全不同,宋朝以及宋朝以后的科举是给寒门、平民子弟留的一线阶级跨越的通道,但是唐朝的科举本质上还是世家豪门子弟内部的一中选拔机制,首先唐朝的科举除了诸多限制之外最重要的是需要得到重要官员的推荐,而平民想拿到这些推荐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唐朝的科举是不糊名的,也就是说阅卷老师知道每位考生姓甚名谁、是谁的儿子、谁的孙子、谁的学生,于是世家豪门盘根错节的关系大大左右了最终谁能录取。不可否认,郭子仪确实有才华,但是他的身家在他的仕途中应该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他的仕途也异常的平稳顺利,一路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公元749年,52周岁的郭子仪为左武卫大将军、横塞军使、安北副都护,又改横塞军使为天德军使。公元754年,57周岁的郭子仪兼任九原郡(丰州)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 不久,郭子仪的母亲、赠魏国夫人向氏去世,他去职返家守孝,如果按照正常的履历,他差不多可以退休养老了。
贰·安史平乱第一功臣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一路摧城拔寨所向披靡,直到启用哥舒翰镇守潼关才遏制住了叛军攻势。此时唐玄宗才有余力筹措平叛方略,这个时候抽调精锐从北路截断叛军跟老巢连接的河北被提上日程,而曾经作为朔方节度副使的郭子仪很快就被任命为北路军的统帅,郭子仪上任手第一个就举荐了前同事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此时的李隆基无不应允,但是这也短暂的造就一对大唐历史上最强组合之一。郭子仪治军宽厚,善于团结部下人人拼死作战,李光弼军令森严部下如臂使指,郭子仪擅长谋划统筹全局,李光弼擅长临阵指挥计谋百出,郭子仪为人圆滑八面玲珑,李光弼为人严肃方正刚猛,俩人都有将帅之才且性格互补,配合的是天衣无缝。李光弼以五千人为先锋,郭子仪带领数万大军为后继,李光弼破云中南下太原,从井陉口翻越太行山,趁史思明攻打饶阳之际偷了常山。史思明发现常山被偷立刻带领数万大军反身来战,结果李光弼依靠残破的常山城带着几千人跟史思明周旋个旗鼓相当,搞的史思明狗咬刺猬无处下嘴。公元756年四月,郭子仪带着朔方军主力两万人也赶到了常山战场,史思明一看打不过转身就跑,郭子仪、李光弼立刻倾巢出动追着史思明屁股后边就是一顿猛削,打史思明是灰头土脸,躲在博陵(今河北定州)城里不敢出门。郭子仪、李光弼立刻分兵攻略河北各郡。五月份,安禄山派蔡希德等带领步骑三万多人增援史思明,史思明立刻又觉得自己行了,于是全军出动要跟郭子仪、李光弼刚一下正面。结果郭子仪、李光弼转身就撤,躲到在恒阳(今河北曲阳)嘉山修的一个坚固堡垒里,史思明进攻他们就苟着,史思明撤退他们就咬着史思明屁股不放,白天偷袭叛军士兵,晚上就火烧叛军的帐篷,史思明反身要打他们就躲回嘉善堡垒苟着,这种打法跟教员经典战术就只差了一个字,可以表述为“敌进我守,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样搞了几天叛军上下都不到休息人人都是熊猫眼,身体疲惫神经高度紧张,李光弼一看时机成熟了就跟郭子仪说:”“大帅,叛军已经累懵逼了,可以刚一下了。”郭子仪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说:“那就刚一下。”于是郭子仪带着仆固怀恩、浑释之、陈回光等跑到叛军的前头卡着大道列阵,叛军一看唐军列好阵等着他们只能慌忙列阵迎战,结果被唐军冲上来一顿突突,脑袋就砍了四万多颗,战马抢了五千多匹,史思明本人也差一点挂了,多亏他武功高强拼死杀出重围,光着脑袋(头盔被打丢了)和脚丫(靴子跑丢了)狼狈不堪,没剩几个人的史思明赶紧关上大门死守。李光弼知道干死史思明的机会来了,于是李光亲自指挥攻城,河北十多个郡的军头们一看朝廷大军杀回来了,立刻都杀掉监视他们的叛军首领竖起唐朝大旗,郭子仪一看端掉叛军老巢范阳不成问题,于是招兵买马囤积粮草,为决战做起了准备。眼看着博陵城已经千疮百孔马上陷落了,郭子仪收到来自灵武的召唤,原来正当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杀四方的时候潼关被攻破了,李隆基一溜烟跑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亨逃到了灵武号召天下讨伐叛军,但是他缺兵少将根本就没人听他的,他现在急需郭子仪、李光弼给他撑场子。政治上非常成熟的郭子仪一秒钟都没犹豫,立刻带着李光弼以及朔方军的所有精锐一溜烟就来到灵武,表示了对新皇帝李亨的拥护。有了这两人做表率,天下各镇军头们才开始听从李亨的号令,灵武小朝廷才算立住。
如果说李亨和他儿子李豫有什么特点,那就是别的刻薄寡恩的皇帝都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而这爷俩向来是河过到一半就要拆桥,还没卸磨就要杀驴,他们执政期间是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对于最重要两个有拥立之功的武将他们是这么处理里,李光弼的精兵全都被剥夺了,然后扔给他五千散兵游勇,让他回太原前线跟史思明死磕。对于郭子仪则是直接晾起来不用,反而任命从来没带过兵的宰相房琯为统帅收复两京,灵武朝廷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数万大军被咸阳县陈涛斜被叛军给都报销了。叛军看到灵武小朝廷如此不堪一击,立刻派阿史那从礼带领同罗、仆骨五千骑兵进攻灵武,叛军一路招降纳叛,曲九府、六胡州的各部游牧部落有数万人加入叛军,眼看叛军就杀到灵武了,李亨不得不请郭子仪出山主持军务。就以李亨的骚操作,要不是郭子仪和李光弼是绝世名将恐怕就要被他坑死了。
郭子仪带领朔方军从容部署,以仆固怀恩为先锋,很快就消灭了这支叛军,解了灵武的燃眉之急。此时李亨已经从河西、安西、北庭、陇右各地抽调精锐勤王,并从吐火罗、回鹘、西南蛮夷等地花重金招募雇佣兵,向灵武集结,为决战做准备。在这些军队到达之前郭子仪决定主动出击,分散叛军注意力。郭子仪首先瞄上了驻守潼关的崔乾祐,公元757年三月,郭子仪突袭潼关打了崔乾祐一个措手不及,崔乾祐退守蒲津。郭子仪则追着崔乾祐狂揍,崔乾祐部下中从唐军投降过来的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韩旻、司士徐炅、宗子李藏锋等人临阵倒戈帮郭子仪打开蒲州大门,崔乾祐不得不退往安邑,结果安邑百姓假装开门迎接崔乾祐,等叛军一半走进城门,百姓放下千斤闸,把进城的叛军全部砍了脑袋,当时崔乾祐在队伍的末尾躲过一劫,崔乾祐带着几百残兵向东逃去寻找自己老大安禄山去了。郭子仪趁机夺取了陕郡永丰仓,暂时隔断了关中叛军和洛阳叛军的联系。
当月安庆绪杀了安禄山成了燕军新皇帝,李亨也把大本营迁到了凤翔。兵力和战力都不占优势的郭子仪仍然跟叛军苦苦周旋,五月在清渠(今西安以西)安太清、安守忠将郭子仪击败,军队溃散、武器粮草全都丢失,郭子仪只能退到退守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收拢溃兵。唐军一方随着边军和雇佣兵的不断聚集,实力也不断的增强,关陇地区的叛军也不敢再轻易的进攻唐军。九月经过一年多的积极准备大唐一方集结了15万精锐,其中包括安西、北庭回援的精锐边军共计11万余人,雇佣兵也有4万多多人,吐火罗叶护5千人(阿富汗军队),于阗军队5千,回鹘军队5千以及西南蛮族和其他雇佣兵,可以说是兵强马壮。大唐对燕军的战略反击时刻来临了。但是对于进军路线李亨和郭子仪发生了分歧,郭子仪力主全军东进山西后杀入河北并直扑范阳,端了燕军的老窝,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战斗。但是李亨却主张进攻长安,如果取胜再东出潼关收复洛阳,光复两京后再逐步消灭燕军。从后来的结果看,郭子仪的战略无疑是正确的,如果按照郭子仪的战略,战场就都在燕军辖区之内,打烂了损耗的也是燕军的综合实力,同时最大程度的为大唐保留元气,因为此时的大唐早就无法支付军队高昂的军费了,不论是唐朝正规军还是他们雇佣的各族雇佣兵的军费都要靠劫掠进行转移支付。而沿着长安、洛阳再北上范阳的进军路线,所过之处都是大唐的精华所在,这也是大唐虽然最终平灭了安史之乱,但是国力大损在之后的一百五十年只能苟延残喘,再也无法再现盛唐的辉煌的根本原因。但是光复两京的政治诱惑让李亨放弃了更加长远的打算,于是大唐十五万大军从灵武直扑长安。
安庆绪听说之后,立刻带领安守忠、李归仁等带领燕军最精锐的十万大军立刻西进救援长安。双方在长安城外的香积寺爆发了冷兵器历史上最惨烈、最激烈、水平最高的一场世纪大会战,过程就不赘述了。唐军15万对阵燕军11万,自午时到酉时双方拼死厮杀了足足8个小时,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双方势均力敌,双方在伤亡了超半数人马后,依旧是死战不退,奋勇向前,没有崩溃堪称是奇迹。战后统计此战唐军死伤7万多人,燕军被砍了六万多颗脑袋被俘虏两万多人,战况不可谓不惨烈。大唐取得惨胜,但是精锐的北庭、安西边军损失殆尽,安庆绪统领的燕军精锐也几乎全部折损。《资治通鉴·唐纪》中有记载:“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
大唐用极其惨烈的代价取得了战略反击的机会,安庆绪带着残兵一路东撤,陕州、洛阳接连被放弃,直到逃入邺郡(今河南安阳)死守。两京中原的百姓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迎来王师,但是他们的苦难才刚刚开始,因为此时大唐无力支付军队的粮饷,只能纵容王师劫掠百姓,《资治通鉴》记载:“回纥入东京,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汴、汝州皆为贼境,所过掳掠,三月乃已,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唐军对百姓的伤害一点都不比燕军差,真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收复洛阳后,郭子仪把大军停在了天津桥南,然后让广平王李豫主持了入城仪式,郭子仪将收复洛阳的荣光让给了李豫。唐肃宗李亨也给了郭子仪相应的待遇,封他为司徒,代国公,食邑千户,他回长安述职的时候朝廷派仪仗队在灞上迎候他,李亨和郭子仪见面的时候更是说出了:“我们李家的江山都是你郭子仪给再造的。”已经60周岁的郭子仪非常感动,赶紧趴在地上磕头致谢。
公元758年8月,大唐调集了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北庭行营节度李嗣业、襄邓节度使鲁炅、荆南节度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滑濮节度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以及郭子仪这个朔方节度使共计九个节度使进攻相州的安庆绪。但是如此关键的一战,李亨再次开启作死模式,他没有让郭子仪主持全军,而是派太监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来指挥九个指挥使,这种形同儿戏的行为最终葬送了此次出征。
由于实力悬殊,前期唐军进军十分顺利,九月出兵十月就攻克了叛军除邺城之外所有城池,将邺城团团围住。唐军尝试的几次攻城但是燕军的抵抗非常激烈,于是唐军掘开漳水淹城,也许是冬天漳水水流不大,也许是邺城久经考验,没有把邺城城墙泡塌,但是邺城城内很快就断粮了,城内百姓靠吃人为生,一斗米都卖到了七万多钱,一只老鼠也卖到了好几千钱,人们把塌墙下的麦谷壳和马粪洗一洗就像喂马一样地吃掉,但是即便如此艰苦城内的燕军也不肯开城投降。围城一直从公元758年十月维持到公元759年二月结束。因为史思明出兵了。
山穷水尽的安庆绪在不得已之下派人联络史思明,表示只要史思明肯出兵他愿意献上皇位。于是史思明集结了十多万大军南下并在邺城城外击败唐军,大唐大败损失过半,节度使们不等朝廷诏令都跑回各自的领地,只有郭子仪撤往河阳,将浮桥烧毁。朝廷赶紧任命郭子仪为东都留守主持防御叛军。
公元59年八月,史思明组织了十多万大军兵分三路直扑洛阳,安史之乱进入“史”的阶段,但是此时的大唐已经不愿意让郭子仪再立军功了,临阵让李光弼接替郭子仪成为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统兵抵御史思明。郭子仪被召回长安养老。临阵换将向来为军中大忌,但是不得不说大唐福泽绵长,李光弼也是仅次于郭子仪的帅才,到朔方军中接替郭子仪虽然有一部分将领不愿意,甚至想驱逐他迎回郭子仪,但是大部分将领都是支持李光弼工作,协助李光弼在河阳三城跟史思明死磕了一年多。河阳三城地处险要,李光弼统兵得力而且计谋百出,生生的让史思明军队的数量优势和战力优势发挥不出来。
李光弼每天从容指挥和史思明一直无所作为,却让作为监军的鱼朝恩生出了史思明不过如此的错觉,他甚至觉得他上他也行。于是鱼朝恩天天给朝廷上书,说跟史思明的战斗力根本就无法跟安禄山时期相比,而且此时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李光弼虽然每次都据理力争,但是以李亨的作死属性根本就听不进去,他反倒觉得李光弼骄横跋扈,于是派监军督促李光弼出兵。结果唐军在邙山被胖揍了一顿,唐军本就不多的精锐折损大半,李光弼苦心经营的河阳三城也都丢失了。史思明看准时机立刻督促全军向关中猛攻,大唐陷入了随时覆灭的危机。就在这种随时可能覆灭的当口,作为皇帝的李亨做出了邙山之战的结论,主帅李光弼没有任何过错,不听将令的仆固怀恩全责,但是李光弼你还是到徐州去开辟新战场去吧,作为大唐当时最能打的将领李光弼就这样被大唐抛弃了。这时又传来河东军将领王元振等诛杀了自己的长官河东节度使李国贞,如果河东也就是山西响应叛军,关中将再也没有了屏障,覆灭只在须臾之间,已经被吓得病重卧床的李亨不得不启用老将郭子仪,因为此时大唐再也没有第二人可以控的住局面了。
公元762年二月,朝廷任命65周岁的郭子仪为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州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兵马副元帅,进封汾阳郡王,驻守绛州。郭子仪跟卧病的李亨告别之后只身前往绛州,到任后一声命令就诛杀了王元振数十人,唐军各镇一看郭子仪出山立刻找到了主心骨军心大振,然后郭子仪从容部署展开对叛军的全面反攻。
由于史朝义杀了史思明叛军从战略进攻立刻转入内部整合,当年四月即位的李豫觉得进攻史朝义这个任务对于郭子仪实在是大材小用了,而是给了他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给老爹李亨看坟。敏锐的郭子仪立刻就意识到,李豫好像要对自己下手,立刻给了李豫一封信,用近乎恳求的语气请求李豫念在自己有点功劳的份上不要杀掉自己,全文如下:
“臣德薄蝉翼,命轻鸿毛,累蒙国恩,猥厕朝列。会天地震荡,中原血战,臣北自灵武,册先皇帝,乃举兵而南,大搜于岐阳。先帝忧勤宗社,托臣以家国,俾副陛下扫两京之妖昆。陛下雄图丕断,再造区宇,自后不以臣寡劣,委文武之二柄,外敷邦教,内调鼎饪,是以常许国家之死,实荷日月之明。臣本愚浅,言多诋直,虑此招谤,上渎冕旒。陛下居高听卑,察臣不贰,皇天后土,察臣无私。伏以器忌满盈,日增兢惕,焉敢偷全,久妨贤路?自受恩塞下,制敌行间,东西十年,前后百战。天寒剑折,溅血沾衣;野宿魂惊,饮冰伤骨。跋涉难阻,出没死生,所仗唯天,以至今日。陛下曲申惠奖,念及勤劳,贻臣诏书一千余首,圣旨微婉,慰谕绸缪,彰微臣一时之功,成子孙万代之宝。自灵武、河北、河南、彭原、鄜坊、河东、凤翔、两京、绛州,臣所经行,赐手诏敕书凡二十卷,昧死上进,庶烦听览。”
李豫被郭子仪搞的有点不好意思,给郭子仪回信:“让您忧虑是我不对,你不要担心,我不会杀你的。”于是郭子仪躲过一劫。仆固怀恩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史朝义干死,安史之乱结束了。这个时候李豫立刻开始作死,他竟然利用鱼朝恩冤杀了裴茂、来瑱这两位功勋卓著的封疆大吏,这让大唐上下的军头们人人自危个个离心离德。原本他们也想捅死郭子仪,但是郭子仪八面玲珑让他们抓不到一点把柄这才躲过一劫。
郭子仪不上当还有别人会上当,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安史之乱中功劳排在第三的仆固怀恩。仆固怀恩这个耿直BOY懒得解释,直接掏刀子就砍配合鱼朝恩冤枉他的辛云京。当时朝廷根本就无力平叛,最后在颜真卿的建议下重启给李亨看坟的老将郭子仪,郭子仪到了前线几封招降信仆固怀恩部下就四分五裂了,仆固怀恩只带着几百心腹逃往灵武。仆固怀恩立刻又纠集了几万亡命徒正式反唐。
叁·力挽狂澜再造大唐
结果唐朝以为郭子仪没用了,赶紧把郭子仪召回长安再次闲置起来,仆固怀恩派人告诉吐蕃人此时关中非常空虚,正是抢一把的好机会,于是吐蕃人集结了十余万大军杀入关中。这个时候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梁崇义也在襄州反叛,当时朝廷内无精锐外无救援。于是想启用被逼走到徐州的李光弼勤王,但是李光弼因为惧怕步来瑱后尘,托病就是不离开徐州,朝廷无奈只能启用赋闲在家的已经68周岁的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郭子仪手下早就没有军队了,只能带着20个家丁到咸阳赴任,可是此时吐蕃人已经越过渭水,郭子仪赶紧像朝廷申请是否可以多给他一些军队,但是朝廷根本就不理他,而且皇帝李豫已经打包逃跑了,郭子仪听到这个消息被震的外焦里嫩啊,作为皇帝的李豫在这种关键时刻自己都跑了,那还指望谁为他们老李家拼命呢?郭子仪赶紧跑到长安组织皇帝出逃,可是任凭郭子仪喊破喉咙李豫也懒得理他。结果这个时候李豫的一个叫王献忠的保镖头子看着李豫的丑态,他朝着李豫的背影吐了一口吐沫就带着四百多个小弟脱离皇帝逃跑的队伍,他宁可去投靠吐蕃人也不愿意再跟着李豫这个窝囊废,走到开远门遇到郭子仪,他立刻建议郭子仪:“元帅,天下武将都仰慕您,请您废掉李豫这个窝囊废再立一个有血性的皇帝带着咱们跟吐蕃人干吧!”郭子仪把他臭骂了一顿然后王献忠带着部下加入郭子仪撤往商州,因为很多有血性的关中的将士不愿意跟皇帝从潼关逃跑,而是撤往了商州。果然郭子仪一路上收拢了三千多骑兵,到了商周郭子仪整合了武关的守军四千多人,这才拼凑出一支可堪一战的军队。宝应军使张知节听说郭子仪在商周整兵准备收复长安,立刻带兵前往汇合,声势大振,唐军终于有了一支成建制的平叛军。
此时吐蕃人已经夺取了长安,并立武则天二儿子李贤的孙子李承宏为新皇帝,并设立百官。于是郭子仪立刻带兵向长安进发。此时李豫却来信要求郭子仪到陕州跟自己汇合,郭子仪怎么会不知道李豫那点小心思,于是给李豫回信:“皇上,您放心,臣现在就进军到蓝田,让他们不敢去进攻您。”李豫这才放心。郭子仪全军进发到韩公堆,虚设旗帜鼓声震天,夜晚则虚设篝火,吐蕃人不知虚实惊疑不定,不敢进军。郭子仪还派王甫偷偷潜入长安,联络长安的游侠少年们做内应。某一日长安城内的王甫、蓝田的殷仲卿带领乡勇,郭子仪的主力同时发动,杀声震天,吐蕃人以为郭子仪军势强大同时也抢过瘾的吐蕃人带着所有的战利品退出长安、退出关中。郭子仪收复长安后被李豫代理京城留守。
郭子仪在长安等着皇帝李豫回长安鼓舞军心,但是李豫却想逃往洛阳,郭子仪听到之后立刻上了一封奏疏阐述皇帝回长安的必要性,全文大意是洛阳城周围没有雄关险隘,而且久经战火经济早就破坏殆尽了,您到洛阳去手中没有精兵、没有险隘可以防守,没有粮食养兵,如果有人谋反您打算怎么办呢?长安虽然残破,但是周围有雄关险隘可以防守,臣手下还有一些精锐,您为什么放弃长安这种霸业之地而选择洛阳呢?全文如下:
“臣闻雍州之地,古称天府,右探陇、蜀,左扼崤、函,前有终南、太华之险,后有清渭、浊河之固,神明之奥,王者所都。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兵强士勇,雄视八方,有利则出攻,无利则入守。此用武之国,非诸夏所同,秦、汉因之,卒成帝业。其后或处之而泰,去之而亡,前史所书,不唯一姓。及隋氏季末,炀帝南迁,河、洛丘墟,兵戈乱起。高祖唱义,亦先入关,惟能翦灭奸雄,底定区宇。以至于太宗、高宗之盛,中宗、玄宗之明,多在秦川,鲜居东洛。间者羯胡构乱,九服分崩,河北、河南,尽从逆命。然而先帝仗朔方之众,庆绪奔亡;陛下藉西土之师,朝义就戮。岂唯天道助顺,抑亦地形使然,此陛下所知,非臣饰说。
近因吐蕃凌逼,銮驾东巡。盖以六军之兵,素非精练,皆市肆屠沽之人,务挂虚名,苟避征赋,及驱以就战,百无一堪。亦有潜输货财,因以求免。又中官掩蔽,庶政多荒。遂令陛下振荡不安,退居陕服。斯盖关于委任失所,岂可谓秦地非良者哉!今道路云云,不知信否,咸谓陛下已有成命,将幸洛都。臣熟思其端,未见其利。夫以东周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站嗥,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将何以奉万乘之牲饩,供百官之次舍?矧其土地狭厄,才数百里间,东有成皋,南有二室,险不足恃,适为战场。陛下奈何弃久安之势,从至危之策,忽社稷之计,生天下之心。臣虽至愚,窃为陛下不取。
且圣旨所虑,岂不以京畿新遭剽掠,田野空虚,恐粮食不充,国用有阙,以臣所见,深谓不然。昔卫文小国之君,诸侯之主耳,遭懿公为狄所灭,始庐于曹,衣大布之衣,冠大帛之冠,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三百乘,卒能恢复旧业,享无疆之休。况明明天子,躬俭节用,苟能黜素餐之吏,去冗食之官,抑竖刁、易牙之权,任蘧瑗、史之直,薄征驰力,恤隐迨鳏,委诸相以简贤任能,付老臣以练兵御侮,则黎元自理,寇盗自平,中兴之功,旬月可冀,卜年之期,永永无极矣。愿时迈顺动,回銮上都,再造邦家,唯新庶政,奉宗庙以修荐享,谒陵寝以崇孝思,臣虽陨越,死无所恨。”
李豫虽然懦弱但是不算傻到白痴,于是赶紧回到长安,李豫给郭子仪颁发了丹书铁券并画像凌烟阁。
公元764年十月,仆固怀恩跑过去跟吐蕃、回纥、党项等部说李豫死了,现在正是再次入侵关中的好机会,于是仆固怀恩以及各部联军十余万再次杀入关中。李豫吓得赶紧问郭子仪,自己是否需要临时搬家到陕州去,郭子仪心里是有一万头羊驼奔驰而过,你跑了关中的防守立刻就得崩溃,赶紧苦劝:“陛下,仆固怀恩是微臣当年的小弟,搞定他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李豫觉得有道理,于是让郭子仪全权主持防御工作。敌军进逼奉天,众将请求出战,郭子仪却制定了依托坚城打防守反击,浑瑊和郭晞依计成功击败吐蕃军,原本就是过来打秋风得各部联军趁势撤出关中。
永泰元年(765),李豫让郭子仪出任河南道节度行营,去镇守河南。仆固怀恩跑去跟了吐蕃、回纥、党项、吐谷浑、奴剌等国说李豫和郭子仪都死了,大唐已经大乱了,正是到关中抢一把的好机会,于是纠集了三十万大军冲入关中,在泾州、邠州、凤翔等地疯狂劫后,顺势攻入醴泉(今陕西礼泉北)、奉天等地。这次李豫对郭子仪有信心了,于是第一时间让郭子仪前往泾阳主持抵御工作。
郭子仪到泾阳之后,敌军已经围城。郭子仪命部将李国臣、高升、魏楚玉等各当一面,然后带着自己的大旗带着二千骑兵在军中往来奔驰,让叛军看到郭子仪来了。回纥原以为郭子仪去世,代宗驾崩,才与吐蕃军联合进犯。现在看到郭子仪还活着立刻就犹豫不肯出营作战了。郭子仪一看回鹘这是犹豫了,犹豫就有机可乘,于是自己一人一马跑到回鹘军营,当时仆固怀恩已经病死了,回鹘人很快就被郭子仪说服退兵。旁边的吐蕃人看到大唐回鹘人使者往来不绝,非常当心被大唐、回鹘围殴,立刻开溜。郭子仪立刻让唐军各部猛追,在灵台西原(今甘肃泾川境)追上吐蕃大军就是一顿猛削,斩首级五万,生擒万人,俘获士女牛马多不胜数。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吐蕃几乎年年进攻关陇,而原本被朝廷任命的抵御吐蕃的统帅马璘根本就干不过吐蕃,不得以在公元768年启用已经71周岁的郭子仪为邠宁庆节度使,移驻邠州全面主持抵御吐蕃工作。正当郭子仪在前线跟吐蕃人死磕的时候,鱼朝恩竟然把郭子仪的祖坟给刨了。如果说鱼朝恩这波谜之操作的背后没有李豫的指使鬼都不信,不得不佩服李豫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的勇气,更佩服郭子仪相忍为国的胸怀这种事都能忍,当李豫假惺惺的跟他道歉的时候他轻飘飘的说:“我经常领兵在外,无法阻止士兵们去挖别人的祖坟,如今我的祖坟被别人挖了,也算是上天的惩罚吧。”有人说这是李豫在试探郭子仪是否会谋反,但是如果这是真的他们就没想到郭子仪如果打出清君侧李豫难道能罩得住鱼朝恩吗?关陇地区的防线和军队都是郭子仪重建的,这些节度使们在郭子仪面前都像部曲家将一样乖巧,如果郭子仪要求皇帝杀掉刨了自己祖坟并且冤杀来瑱还经常给武将们穿小鞋的鱼朝恩,这些节度使谁会反对呢?如果杀了鱼朝恩大家为了自己的姓名着想他们顺便换个皇帝又有多难呢?多亏郭子仪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才没发生悲剧。
郭子仪一直兢兢业业的为大唐守卫西部边疆,多次挫败吐蕃人的进攻,并在公元773年十月,在灵州大败吐蕃军,俘斩数万,向朝廷奏捷。
从公元774年开始,已经快80岁的郭子仪频繁的向朝廷请求退休,但是都被朝廷拒绝,直到公元779年李豫病逝之后,鉴于吐蕃的攻势放缓才允许已经82周岁的郭子仪回到长安,卸下了所有军职而出任太尉,仍兼中书令,充任皇陵使,赐号“尚父”,并加食邑至两千户,这个老将终于可以退休了。
公元781年夏,给大唐奋战了一辈子的郭子仪病重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赐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德宗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又亲临安福门送葬,并专门超越礼制,下诏将他的坟墓增高一丈,算的上死后哀荣了。
郭子仪为镇压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身负天下安危长达二十年之久,但是这样为了大唐鞠躬尽瘁的功臣、能臣让人遭到李亨、李豫两父子的猜忌,不但被剥夺兵权还被发配去修皇陵甚至就连祖坟都别刨了,两父子的作死行为最终导致了吐蕃攻破长安,才不得不启用年近七十的郭子仪,郭子仪不顾个人得失披肝沥胆驱逐了吐蕃等外敌并未大唐重建了西北边防。唐朝有鉴于诛杀来瑱、逼迫李光弼、冤枉仆固怀恩的后果,不敢随意亏待功臣,郭子仪才得以善终,大唐也才能延续了一百五十年。郭子仪的七个儿子、八个女婿都做到了朝廷重臣,他部下六十多人都做到了将相的高位,中国古代将帅莫不以郭子仪为楷模。
郭子仪对待君主非常忠诚,对待部下非常宽厚,所过之处都能得到部下士人的拥护,虽然被程元振、鱼朝恩百般诋毁受尽委屈,但是每当朝廷需要他都立刻响应,割据一方的田承嗣、李灵曜等不把朝廷放在眼中,但是他们对郭子仪永远毕恭毕敬,就连外邦的回鹘、吐蕃也都敬畏郭子仪如神。肩负国家安危长达二十年,郭子仪鞠躬尽瘁。作为回报郭子仪也享尽人间富贵,孙子多达几十人,他自己都认不全。每年公资就多达二十四万贯,手下的供奉和私产更是不计其数,郭家居住的亲仁里郭家一家就占据了四分之一,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
史书中说是唐朝积德才让郭子仪生在大唐,这句评价一点都不过分。猗欤汾阳,功扶昊苍。秉仁蹈义,铁心石肠。四朝静乱,五福其昌。为臣之节,敢告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