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为什么不能停留在一点上,可能是因为宇宙承受不了这个暂停的瞬间,只有时间流动,才是宇宙可以承受的正常状态。万一,时间停滞了,那么,宇宙,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了。可能会是哪些变化呢?假设时间停止,就是没有时间的概念了,那么,以目前的理论看来,只有在宇宙爆发之前,由于没有空间的概念,时间也并不存在。
那么如果时间真得停止了,那么宇宙会不会立刻变成爆发前的状态。按照我所听到过的红移理论,宇宙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当到达极限的时候,宇宙的范围又会不断地缩小,直到回归原点。如果这两个原点之间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对称的,那是不是会出现很有意思的现象,也就是类似于《巴顿传奇》中的情况,区别就是不光巴顿本杰明一个人,而是所有的人,都会经历从死亡到出生的过程。这个想象起来很神奇。这样还会出现一种矛盾,就是记忆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人会不会按照原有的记忆生活到年轻时候呢?如果不存在,那就跟宇宙原点对称的前提有矛盾了(当然,这个前提也是我随便想想的)。宇宙坍塌回原点之后,会不会有一种类似于宇宙爆发的反向爆发,然后类似于先行宇宙的样子,在负面发展到极限,然后坍塌回原点,这样就好像一个钟摆,不断的以原点为中心反复摆动。那么,到底是什么提供的这么大的能量呢?(能量这个概念,也是我们为了描述一些现象而定义的么?宇宙中,真的有这个概念么?)也许,就像黑衣人电影的最后一幕一样,我们的宇宙,也只是别人的一个弹球玩具呢。
如果有了空间的概念,才可能有时间的概念,那么时间其实可以用空间来描述,也就是说,时间和距离之间,有着什么关系,以现在的物理学定理来看,那就是s=vt,s代表距离,t代表时间,而v代表速度(假设是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所理解的速度,是用距离和时间来定义的,那么它到底是影响时间和空间的因素,还是由时间和空间产生出来的概念呢?
本来想说说流动,其实出发点是情绪的流动,提比之前突然想到了时间,就随便写了点,不过感觉也是个挺好的思路呢,也许以后会扩展开吧。我自己的情绪流动,可能之前做的不太好,就是在自我觉知之前。现在想想,其实能流动的不光是情绪。身体也在流动,思维也在流动。身体在不断的代谢,有人说七年身体内的细胞就会被完全替换掉(没证实),所以有说婚姻七年之痒。其实啊,这就像是忒修斯之船的概念一样,到最后一块船板被换下来的时候,还能称之为原来的船么?要使用被换下来的零件重新塑造一艘船,那么哪一个才是忒修斯之船呢?我觉得吧,如果真的实现了,那么两个都是,为什么呢?因为继承,新的船或者说新的人,完全继承了之前的特点,并且还随着这段时间环境的变化而进化了,应该是更适应目前环境的,所以说七年之痒,也许是什么借口也说不定呢。
最近接触的知识比较单一啊,都是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情绪的流动,也是课程中接触到的一种状态。在情绪流动的状态下,人比较容易活出真自我吧。像孔子说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我理解就有点让情绪流动的感觉。让情绪穿过自己的身体,直接反馈给别人。这样做在避免情绪挤压的情况下,还维护了自我疆界。对于关系的双方都是好事情。也算是双方互相试探的一个过程吧,不断磨合的结果就是双方越来越互相了解,互相尊重,这是合作的前提吧。一说起流动,首先能想到的就是水。如果水不流动,那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了。要知道,水不流动并不是它的常态,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会有更大的爆发。这就是堰塞湖的威胁,或者说大坝决堤的恐怖。大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时候,采用的是围堵的方式,并没有阻止水势。大禹治水的时候,采用的是引导的方式,也就是让水流动起来,最终汇入大海,平息了积患已久的水灾。动起来才有变化,有变化才有机会改善现状。
维持现状,不对,是安于现状,更适合描述这种心理。毕竟现状并不是个人说维护就能维护好的,有很多不能控制的因素就可能到现状变化。如果是向有利的方面变化还好,要是向不利的方面变化那也真是无力抵抗。就像之前看到一个Pfu团队应聘的感受一样,虽然已经录取,但是还要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让自己在新环境中站稳脚跟的几率不断提高。这很象是现在社会的职业经理人应聘了。与其大谈归属感,不如谈谈实际利益,毕竟归属感这个东西吧,自然而然就产生变化了,也就是所谓的日久生情吧。(这个生请,可能是产生正面感情, 也可能是指的负面感情)我们能用语言描述的东西,可能不包括感情类的,比如归属感。也许能描述的够像,但它和语言不是同一类的东西。语言是逻辑,而感情是一种情绪。这样的话,描述起来可能与自己对于自己感情的觉知程度有很大关系吧,不一定能够完全描述清楚。而且感觉这东西也要人做到,就不太合适了。还有个问题是,你怎么能够判断出别人的感情上是否产生了认同感呢?一般是通过语言和行动吧,语言和行动都是可以骗人的,并不一定与感情是一致。当然了,不一致会让自身产生一种扭曲的感觉,有时候为了什么目的(生存之类的)一定要忍受这种扭曲,这个是自己不能轻易放弃的。所以说,为了大家都好,尽量不要明文规定一些价值观,归属感之类的东西,尽量用对行为期望来引导大家走向你希望的方向。这些都是可以用文字(逻辑)描述清楚的吧。还有个问题就是最近说的挺火的,别光谈感情,伤钱。光让牛产奶,不让牛吃草。或者说光提狼性,不给狼吃肉。这样下去会怎么样呢?草只能养出羊,肉才能养出狼。我觉得那些听上去很振奋的标语啊,也就是一种骗术啊。或者管理者们智商不够,看不透这其中的逻辑么?还是说管理者被自己感动得不知所以了?我觉得都不太是吧。卖情怀我觉得是在谈钱的前提下非常好的催化剂,能够让员工有一种使命感,前提是钱是员工对家庭的责任感。
之前有过一段时间, 全网在讨论“996icu”的问问题。好像是上班996,下班icu的意思,很多程序员响应,自己的工作时间过长等等。当时某位企业管理者说过“996是一种福报”。我当时第一感觉是这个人有病吧,谁愿意福谁福。最近这些天,我是有切身的体会,这可能真的是福报。之前也有人用逻辑反驳过,大意是工作多久都没关系,但是上班不能996,因为除了上班,我还有自己的事业要打拼。非常有道理,当时我也很有共鸣,虽然我没什么自己的事业,我的业余时间基本都交给了游戏,视频什么的。不过我对于这个逻辑还是非常有共鸣的。现在是很理解这个道理了,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真的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不一定是上班,但一定是在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工作的。
流动也是一种相互的感觉吧。会有指向性么?也许有些方面需要单向流动,有些地方就需要相互流动,流动越明显,生命力也就更强吧。除了拉普拉斯魔女,没有人能确定下一刻是什么样子吧。不管怎么样的情况,都不能对生活失去信心吧。要知道,即使是所谓的困境,所谓的谷底,也不是说不能有什么转机了。只是说,这是一个状态而已,是生活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什么终结。按照我大学的哲学作业来看,貌似也没有什么终结。以自己的逻辑和感受看穿这个宇宙运行的本质之后,也许就不会怎么执着了。动和不动,都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是,动是主动,不动是被动。当然不能说哪种更合适自己,只是自己掌握主动权,是为了增加明天的确定性么?好像有点矛盾啊。其实,自己主动出击是为了在下一刻的不确定中可以更巧的顺势而为,有一种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