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一篇劳动社会学家比较学术的公号文章,一位博士后为了认识并研究外卖骑手这个行业进而要知道资本和从业者间的关系而去亲身实践当了一名外卖小哥。不复述文章内容了,可以想见,如今的大数据和资本会比从前更好的压榨了普通劳动人民,天下依然是少数人的天下这是很难改变的,未来显然也是。和所有行业一样,送外卖这件事套路和黑幕同样存在,甚至在大数据和算法的压制下更加精细了,和跑滴滴类似,让从业者们被压榨以及进一步压榨是我们用脚都能想到的。从前,还有一个真的人也就是老板在督促员工努力干活,现在不用了,员工如果想吐槽被不公平对待都不知道去骂谁了,就像如果文章被咔嚓了我也只能说一句系统太C蛋而已。少数人利用互联网、数据、算法等等对于大众的了解和掌控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比几十年前更容易了,而我们已经不可能不使用网络了,更不要说所谓的个人隐私被侵害或者我们该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了,抱歉,这个话题消失了。文章中提到一个细节让我很深刻。假如有个骑手发现一条近路他会节省几分钟,但大数据一定会发现的,等更多骑手都知道了这条近路后,大数据便会缩短时间也就是“激发”了骑手们的工作潜力。
今天人们做事甚至做人都要有所谓的系统、理由、原因、目的,思路、行为、语言要清清楚楚,更像是机器人那样有秩序,我们称之为文明。不过,在看《钢琴家》时一个片段也给我另一个提醒,一个德国军官无缘由地走到一小撮在干活的犹太人前并让他们集合,再随机让几个人出列,然后举枪打死他们,随后大家该干嘛干嘛。没有理由、目的、原因。虽然这个例子是野蛮的,但道理是独立于事件之上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随机。我是个在日常中很难相处的人,同样做人做事要理由、原因、目的和系统性。因为我有交流障碍,我就针对自身特点把除我以外的人大致分为四类,纯利的、利益+友谊的、友谊+利益的、纯友谊或精神的,如果加上自己和自己交流的话就是分为五类。我会使用五种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和他们聊天,但麻烦的是利益和友谊混杂的,这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看这个人我应该如何应对了。我非如此不可,否则内心就会出现崩溃感。既然在社交方面不如其他人那么游刃有余,就得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有病不怕,怕的是无视和不面对。而对于无序性的需求上就转移到了个人的部分,比如读什么书,写什么文字,听什么音乐等,不和他人发生冲突,也满足了自我需求。在没有网络的时候,商家为了增收创造出了各种节日,而现在更不用说了,我讨厌这种被算计。作为社会人的部分自然没有办法,去做和融入就是了,但还要留出一部分自己,是摆脱大众和那一群别有用心的少数人的,尽管这个“摆脱”也很难描述,但是得有。对于多数神经大条的人来说可能不用这么麻烦,但我不行,我事儿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