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里导演设计了好几个反转,但我认为最妙的还是结尾的一个片段。
女警察找到在山顶作画的阮文,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赫然在目的是李问。
女警察问:“你认识这个人吗?”
阮文淡淡地回答:“认识,这是以前的一个邻居。”
至此为止,我们才彻底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以为是一个有缘无分的爱情故事,没想到却是一场从未开始的单恋。
自始至终,阮文对于李问所有的印象,仅限于一个邻居。
故事拉回到从前,原来李问口中所有与阮文的爱恨情仇,只是他的幻想而已。
理想中,他是一个不得志的画家。远在异国他乡,身边有漂亮的女友相伴。在两人最贫困潦倒之际,女友仍不愿放弃他,为了推他一把,女友宁可放弃绝无仅有的机会,在展示画作时,还不忘兜售他的作品。
现实中,他也是一个不得志的画家。但不同的是,与他租住在一起的,是人到中年的鑫叔。想象中的女友,只是与他并无交集的邻居。
女警察最后应该没有告诉阮文,李问就是杀她未婚夫的那个人。
多么讽刺,神女本无心,襄王却有意。
如果得知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牵连未婚夫无辜受害,恐怕阮文的后半生,再也无法安然度日了。
那么就当这一切只是他们倒霉被卷入的一场意外,这是导演的仁慈。
不仅仅是爱情,李问的造假生涯,也是假的。
毫无疑问,李问编造的故事非常真实,以至于警方都没有分辨出真假,让他得以成功脱逃。
但我们又何曾知道,这可能原本就是他内心理想与现实的一次次较量呢?
故事里的画家,代表的是现实中邪恶的李问,故事里的李问,代表的是理想中善良的李问。
画家首次拉李问入伙时,李问听说是造假币,马上从车上跳下来。他知道,造假币意味着犯罪,理想的他应该是良好市民,不能做违法的事。
但紧接着,画家告诉他,我们三代造假币,没有一次被人抓住。
李问的内心还是担忧的,后面他跟鑫叔再次确认画家身世也证明了这一点。他需要反复确认,造假币不会被抓,才能够安心把这份“事业”进行下去。
在飞机的头等仓中,画家跟李问说了一句话:“很多成大事的男人,都是因为一个女人造就的。”
这个时候,李问的内心其实还在犹豫。但邪恶的他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理由。我作恶多端,不是我本身邪恶,而是为了追回我爱的女人。
鑫叔和加拿大警察被杀时,理想中的李问又扮演了一次好人。善良的他不允许画家为了一己私利杀人放火,所以再怯懦,他也会与画家对抗。
然而最终结局告诉我们,现实打败了理想。
影片中的结尾,秀清选择了与李问同归于尽。
不是为了逃避,也不是她口中说的“累了”。而是秀清发现,李问苦苦追求的,始终是那个理想中的爱人,即使那只是一个假象。
这也许是他为内心的理想最后保留的一点尊重吧。
这部影片整体看下来非常过瘾,也让人唏嘘不已。这么有才华的李问,如果当初选择另外一条路,结局会不会要好得多呢?
现实也许残酷,但还是需要保留那个善良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