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阅读后,普遍的三大痛点
A看不下去 ; B记不进去;C用不起来:
成年人应该怎么阅读
1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首先,我们一定要学会“目的性强”(注意:我知道你看到这四个字就觉得很不舒服,因为你很容易想到一种人,那就是那种野心勃勃的人。但是我想说,不想获得好结果的战士不是一个好战士,因为他不可能在战场上生存下来。如果你还是觉得不舒服,那我也尊重你,谢谢你来过。):即我们要提高阅读的收获。再直白点就是阅读要有用。
而阅读就是“为了让生活更有效率,让工作更有产出”所设计出来的一种行为。
如果带着你的目的去学习,去解决问题、提高效率,那么“有用”才能够发挥出来。
2要想提高收获,先来做个分类
那么,分类是为了什么?为了效率。(不同的书,会有不同的读法,不要在可以泛读的书上拿去精读,比如网络言情小说。
读书的方法有:精读,泛读,摘读 (精读:要反复的读,并且做详细的笔记;泛读:可以只读一遍,做点小的总结;摘读:就是检索,记得查询的大概方向)
不要只精读而不泛读。因为这是个信息时代,你要拥有更广的视野,更多的杂交信息,才有可能做到跨界,混搭,创新
3预习:迅速评估一本书值不值得读
只看目录和前言,把握这本书的逻辑构架&全面概括,从宏观到微观整体把握这本书,且把握部分间的联系性)
如果一本书能够把每个部分的关键性交代得清清楚楚,那么这本书是好书。
接着就是决定这本书该不该读。是内容你早就猜出来了(那就直接跳到结尾,验证下你的想法,如果一样,果断结束),还是他的笔风富有引导性(这种就是你入戏了,你可以好好读),还是你怎么读你都入不了戏(说明还需要时间去认识它,只能说你们还不熟,那么就交给时间吧),要有所把握。
4粗读:3个小时内找出书中的重点
用粗读的方法,把书通读一遍,十万字的书要在2-3小时内粗读完毕。粗读,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勾画批注,即这个重点处能让你联想到什么,画出来&批注)
ps
什么是重点处:书中能解决你的问题的地方,是重点处;书中引发你思考的地方,是重点处 (带着目的去读,远比你瞎读来得狠)
勾画的技巧:普通的(一级),重要一些(二级),感触最大(三级,一般来说一本书不超过十处),事后查阅(疑问级,粗读的时候读不懂的地方)
批注的作用:就是为了联想
最后页索引:我们学习是为了学习书中的概念,因此这部分不要错过,它是整本书所有概念的整合,这里的地方就要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弄懂,问自己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它在书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
5反绉:耗时长,但收获最大
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专注于你勾出来的地方,用于记忆,用于联想
ps
记忆的作用:一方面复习刚学的内容,一方面把学的东西融合起来并整体把握
联想的作用:要让新学的东西用出来,和自己产生关联
怎么去关联:关联已知,解读现实,改变行为(基本能让新的知识与你产生关联,最终为你所用)
关联已知:就是把新知识放到已知知识体系去,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例子:抛开书中的使用场景,使用到你已知的领域去)
解读现实:用新知识解读现实世界(eg:新知:做产品要针对用户特点,让用户明白为什么要使用你的产品,它的使用场景是什么,而不是自己产品本身功能————现实:为什么鸡蛋灌饼替代了煎饼,因为客户的需求是快,因此如果你做早餐,先考虑使用场景(客户需求),再考虑产品本身(满足需求))
改变行为:理解了一个新知且你认可它的使用价值,就要去践行,使自己能够做出以前做不到或不好做的事情,这一步其实也叫做悟性(悟性高,即读完会用,会践行)
6输出:帮助你真正掌握新知识
用自己的话把核心内容讲或者写出来,把你怎样去践行的内容讲或者写出来
ps写作分类
先按知识的应用场景分类:行动类,查询类,认知类
如果是行动类: 靠把践行情况输出去,来了解“致用”
经济数据分析说过,最好分析下上周的数据,看看自己关注的核心数据有什么变化,用这个判断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否可行,是否值得,并记录反思报告
如果是查询类,其实也可以叫知识类:靠整理输出去,以便查询
比如工作模板,按揭执行的操作步骤(整理好,放到知识库即可)
认知类:靠写方法论输出 比如社会发展的规律,对行业趋势的理解,企业管理的理念,为人处世的态度(可用来认知,判断,但不可以转化成某种具体的行动,)
以上是关于一种怎样高效地阅读比较“实用的”书。(说难听点就是怎么阅读比较功利性的书。其实我并不认为“功利”这个词是多么贬义,因为只有让自己丰+富起来,你才有可能去丰+富别人。就好像我们取财有道,功利一点,有何不可?不是有句话叫做:先富带后富吗?)
但是,当我们的物质跟上去的时候,你的精神也要随之上去。不然就会为富不仁。因此这里不得不提一种比较走内的,走精神层次的书。
这种书相信大家都读过,怎么个读法(不赘述),简要概括就是:请你走心读一些精神财富,也不妨略略读一些类似言情书的书籍(为什么略略,因为这类书能挖掘的东西其实不多,但偶尔能够满足一下自己的新鲜感,特别是一些挺到位的表达,可以学习。一味摒弃它,似乎太夸张,里面也不乏有很多很精彩的书。比如说红高粱是名书(可以称为名著了没有,个人觉得可以了,但是还是包有严谨的态度),那么网络书就好像是野史。可是野史就一定不好吗?不见得!最起码丰富了我的想象力,丰富了我的写作技巧,甚至丰富了我怎么去表达一些内容。)
功利性的读书笔记,因为以前经常写,所以兴趣已经大大褪去了。可能因为是书荒,没找到一本有灵感的功利书可以阅读;也可能是自己过于狂妄,才识浅薄,自以为是,想想还是写点有的没的精神杂粮吧。
本次的问题来了:
1想一想,现实中的你,在阅读实用类的书,以上几个点你能做到几点?
2有没有什么实用类的书可推荐,可评论留言,我们探讨探讨
3或者有没有什么精神类的书了推荐?
我是猴子张,和气生财,义气生情,是一只才情兼备于一身的猴子。
我们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