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要,也是幸福生活的先决条件。想想看,如果一个人的生活长久沉浸在痛苦中,毫无快乐可言,怎么可能体验到幸福呢?不过,值得一提是,这里的快乐,可不是指情绪持续高涨的状态。人生起伏,我们总会经历波峰和波谷,生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悲伤和打击,所以,如果对幸福有过度的期盼,认为快乐要无时无刻,幸福不能有任何负面情绪,那是不合理的。
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快乐是他生活的常态,痛苦只是命运的插曲。无论遇到怎样的波折和考验,他都能为活着本身由衷地感恩,并及时调整状态,在整体上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
谈到人生的意义,我们就会想到目标。考出好成绩,升职加薪,买上大房子,都是目标。但是当这些目标实现后,喜悦只是暂时的,我们仍然可能感到空虚。所以,要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必须是自发的,是为了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体现我们自身独特的价值,而不是为了满足外界的眼光,也不是为了迎合社会的评价标准。
当一个人的目标源自自我的使命感时,他才能对要做的事既感到快乐,又找到意义,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在奋斗中真正做到不枉此生。
综上所述,要想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既需要在现在获益,也需要在未来获益,要同时追求快乐和意义两种价值,缺一不可。快乐和意义是互相促进的,当我们的行为富于使命感的时候,我们会得到更多快乐;同时,如果我们能在当下的行为中找寻快乐,也能强化它的意义。
好,道理我们懂了,要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在实践中具体该怎么做呢?
亚伯拉罕·马斯洛说过:“一个人如果不能时刻倾听自己的心声,就无法明智地选择人生的道路。”所以,我们要花些时间,问问自己真实的想法,认真整理下过去的选择和未来的目标。
比如这些问题:
我做的事情能给我带来乐趣吗?这些事情在未来有意义吗?
我所做的都是我真心想做的事吗?
我期待改变现状吗?我有其他渴望的尝试吗?
沙哈尔博士教给我们一个小练习:画自己的人生地图,目的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幸福作出评估,并且考虑如何改善,才能更加幸福。详细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画一个表格,每天花点时间,在里面记录三项内容:
第一项,是你当天所做的事情,比如,工作开会,加班,和朋友逛街,和家人相处,等等,事无巨细,最好都写下来。
第二项,是这件事带给你的快乐和意义程度。你可以设置5星的评级,如果一件事你觉得特别快乐,特别有意义,就打5星;如果感觉不快乐,没什么意义,就打1星。
第三项,是记下这件事占用了你多长时间。
这个表格要坚持做大约两周的时间,通过每天详细记录自己的生活日常,你可以得到一个真实而整体的回顾。然后进入分析阶段,通过对每件事的快乐和意义打分,以及记录做这些事分别花费的时间,你可能会发现,你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也许能在未来获益但当下并不快乐的事情上,或是做了太多既没意义也不快乐的事,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你就可以做出调整,更好地规划生活。
当然,生活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需要经常重复这个练习,找到自己幸福感偏低的原因。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所以,只有学会向不重要也不快乐的事情说“不”,你才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既有意义也很快乐的事,而幸福感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提升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