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导致民族文化在近年来发展较为缓慢,民族精神略显虚弱,抵制外来文化影响的能力不强。文化领域的对抗在全球化竞争中一直不占优势,各种西方思潮、价值观一时间甚嚣尘上。拜金主义、崇外思想等思潮的入侵对我国的文化主旋律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影响了我国国民价值体系的生成和完善。民俗学作为研究和阐述社会生活文化传承表象的一门学科,用于研究人们生活中存在的民俗现象因与果的逻辑关系,给人们分析过往、指导当下、预测未来提供了途径和方法,特别是立足当今社会,运用民俗中蕴含的合理恰当的方法,为改善生活提供思路。
民俗研究的主要对象涉及人类生活中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家具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主要的生活器具之一,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民间风俗,人文环境的影响,针对中国传统家具进行研究,能够从真实的日常生活方向出发,更加真实可靠地了解渗透其中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特质,能够更加有指向性地为当今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重塑提供文化基础和基本依据。明式家具的成长发展具有独特的历史基础和人文环境,针对明式家具进行研究也更能通过其中的民俗因素达到了解中国人精神特制的目的,也方便通过针对家具的改进发展让民俗因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价值观重塑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中国明式家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衣食住行往往是一个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在人类长期的创造实践中,充分地展示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能力,积淀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民俗习惯以及科学发展成果。所以,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有所不同,导致在社会风俗和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家具都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形态特征和风格特点。
明式家具脱胎于明代家具,继承了明代家具线条简练,风格典雅,造型优美,朴实大方,无繁琐冗赘之弊;结构科学、比例适度、使用舒适,坚同牢实,选材精良,重视纹理和色泽的特点,充满了中国传统“内方外圆、道法自然”的为人处世原则,要了解其中蕴含的价值,还需追其根源从明代家具独特性产生的环境说起。
首先明朝的文化因素传承于宋朝。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一方面,由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和“佑文抑武”的基本国策。这给文化的繁荣和文人阶层的壮大提供了很好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宋朝一朝特别注重发展经济,各种铁制农具的推广、水利设施的建设、农作技术的创新,同时手工业的发展,造船业的兴盛,为宋朝对外贸易的发展打好了基础,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宋朝的环境为中国人追求更高的生活层次提供了必要的环境,也为中国人的价值观提供的可被塑造的外部因素。物质生活的满足使人们从隋唐末年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状态转变过来,不在拘谨于一般性的衣食需求,而转为对人生国家的哲学思索,开始注重内在的发展,关注自身内心世界的需求。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的提出,为中国的价值观体系在此注入新的东西,在中国民间风俗的产生带来了一股内外兼修、外柔内秀的风潮。
明朝建立后,世界开始进入全球化的时代,随着“海禁朝贡”体制的打破,抑商政策的松动,郑和下西洋等政治活动的进展,明朝通过世界海上贸易被迫卷入全球化的经济浪潮,繁荣的国际贸易刺激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背景下,市民阶层广泛扩大,思想文化领域活跃起来,文人与商人的关系开始密切,明人的审美情趣经过市民阶层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双向选择,最终走向了相互融合,王阳明的弟子王艮曾经说过“百姓日用即道”,这方面推动文人知识分子在商品的深入发展过程中添加了中国文人的价值追求,也推动了明代家具走向巅峰,从而对于,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原有的风俗习惯也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二、明代家具对于传统民俗中的价值观念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