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因端午节那周在公司内部有个小培训,所以在立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希望在做分享时拥有小亮点,于是临时抱佛脚,周末参加不同的分享会,偷偷师,学学别人的高明之处。同时,为日后向培训师的目标再往前走一步。
以下,以一个学习者的眼光看待下午两个小时的活动.---20180616 天津北洋拆书帮线下活动。如对拆书帮活动有兴趣,可公众号关注:拆书帮天津北洋分舵。
一.在内容上:
1.1#拆书法#:
★对于拆书法,大萌多了一些了解。核心路数:先看书-->总结要点,找到方法论(注意使用边界)-->关联自身经验-->催化应用(行为上的改变)-->变通,可迁移的成功方法论.
重点在:A.关联自身经验+B.行为上的改变
1.2内容
1.2.1#成功方法论#:
此次现场拆书,得到一个用于反思和追问时,很赞的方法论。(属于思维方式的转变)
★第一步:尽量用“如何”来取代“为什么”,见图
★第二步:切换到主动视角
★第三步:逐层分析原因
1.2.2和职场链接后的启发:
和大萌经验挂钩的思考:在远程汇报线中,直线经理和团队在马来西亚,我一人在中国,得不到老板及时的支持,如何破?
思维转换后面对的问题变成:如何有效沟通,让老板实时知道我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给予我及时的支持?
尝试罗列解决方案:积极主动联系老板
★发每周工作总结,告诉她我在做什么,我每周+当月的工作重点和当前进展。
★建立固定的每周 one to one review meeting,及时跟进每件事情的进展。用数据支持。
★晓得老板不会及时看邮件.有些重要事宜,该抄给她就抄送给她。并且在CC all之后,单独再发送TO她,引起重视。明确的告诉她,我需要她怎样的支持。
心得:换位思考后,如果我有下属在其他的地区,我也会想下属最近在做什么?我不在身边的时候,有没有好好做事?工作量是不是饱和?我还是希望下属能积极主动联系我,在重要事情上及时提醒我。这样我才会比较心安,才会感觉有较强的信任感。
二.在表现形式上
2.1看到的亮点:
1.展现在PPT上:字少+每段重现agenda,并标记进程.
2.分享者内功深厚,所举例子,提高了理解度.并且非常机智,面对现场提问,用现场教授的方法论验证了方法论的实用性,非常棒!
3.活动时的互动设计:
★破冰开场-->每个人三个标签+此行意愿
★用几个易错知识点开场,引入话题
★现场根据问题,给自己打分,增强参与度,提高兴趣。
2.2应该避免的坑:
★课程设计中时间的安排,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各个段落所占时间比例+课件休息时间.
★课程设计中受众的前期调研.确保内容符合期望值.在分享过程中,根据现场反应,适时调整内容.
★分享者的语音语调,需要放慢语速,用适量停顿来强调重点.最好说话时抑扬顿挫,有节奏。
★确认分享的重点.即想象一下:如果你想通过此次分享,想让受众带走什么认知,什么观点,重点应该放在哪一块?如何实现?
所以,课程设计里面关于“生存余力”的大篇幅介绍,关于“读书家”分类的大篇幅介绍,是否合适? 建议从WHY-HOW-WHAT 入手,重点在拆书法的概念+如何使用+现场实操上。
2.3有认同感的金句:
★要做成一件事,意愿比能力更重要.
★去反思和追问那些失败的自我案例,会更有帮助。
三.可用于自己以后分享的小亮点
1:数字化分享内容,比如:"三大问题,""五大公理":三种武器"
2:以终为始,工作坊前期要做好调研,充分了解期望值,并匹配分享者的产出。确认受众的目标后,植入分享者的理念。
3:分享中辅助工具的使用:PPT,视频,互动,小游戏,道具等。原则是必须紧贴主题。
后记: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写于2018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