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识别出你身为父母所面临的特定挑战
1.空虚感vs.用最上等的燃料填补
事实上,要给孩子你没有的东西,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你自己拥有所缺失的东西。只有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受益。
当你完成了第7章的改变进程,你会进一步提高油箱里的燃料水平。你的燃料越丰盈,你越能给孩子进行填补。你越关心自己、爱自己、理解自己、重视你自己的情感世界,你就越能关心、爱惜、理解和重视孩子和他们的感觉。
2.反依赖vs.相互依赖
如果成年后你有反依赖的特征,说明在某个时间点上你接收到了来自父母的信息,表示他们不能接受你依赖或需要他人。
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在他们身边越多,孩子就越能建立相互依赖的平衡。别担心这样会让他们太过依赖。孩子会过度依赖的原因只会是在他们并不需要的时候,你提供的帮助太多了,方方面面都想帮他们。
你能做的就是尽力去做。当你尽全力去做了,孩子会以另一种方式来爱你和感激你,因为他们感到你能理解他们,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孩子们会更愿意去尝试达到更高的层面,拥有更加丰富的人际关系,也能更好地发挥潜能。他们会既独立,又能接受别人的帮助,从而一生都能感到自己在世界上不那么孤独。
3.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vs.强大、清晰的自我认识
这项成年后的特征主要源自于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是谁。
这里的关注不是指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倒杯果汁,也不是给孩子编个精致的发型。关注指的是注意到孩子自然产生的喜欢与厌恶,看到他们的优点和劣势,记下来,并给孩子建设性的反馈。这样才让孩子能内化一个真实的对自己的认识。
养育孩子时,每天关注孩子,给他们有帮助的反馈是很重要的,但这不等于对他们过度批判或者给负面的反馈,因为那可能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学习方面也是如此,对孩子自然擅长的地方给予反馈,对他感到困难的学科也要反馈。
有时只要你能在孩子身边,观察他,一句话不说,就够了。你的孩子会留意你的观察,并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倒影。
4.对自己毫无同情心vs.同情心
身为父母,你不想看到孩子成长为对自己很严苛的人,会为错误而打击自己。你希望你的孩子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断成长,能爱自己。你有责任教会孩子对他人和自己都要有同情心。
要做到这些,可以用第7章讨论过的4个培养自我同情的原则。如果你对孩子有同情心,孩子也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同情心。
第一个自我同情原则是反向黄金法则。
作为父母,克服自己默认的设定,为孩子创造更健康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当你的孩子做了不好的决定,搞砸了事情,做事不经大脑或者做错事,你最好尽力做到不要立即做出反应。
冲动而情绪化的反应是由你默认的设置所决定的。你应该花点时间想想:如果我是他,现在我需要从我父母那里得到什么,才能让我能学到教训,再继续往前走?
自我同情的第二个原则,应用于养育孩子时,包括观察孩子,并在看到孩子对自己太苛责时做出反应。如果你看到孩子因为犯错而惩罚自己,或者过度跟自己生气,你就应该介入并帮助他。告诉孩子他对自己发的脾气有些过了,脾气也不该撒在自己身上。
自我同情的第三个原则是让你的孩子受益于你的智慧和同情。为了让孩子学会原谅自己,你必须先原谅他。
因为涉及对孩子的过错进行反馈,即适宜地让他对自己负责;看到孩子对自己太严厉时进行干预;以及帮他理解自己的错误和情况,并最终原谅他。当你为他做了所有这些事情,他会慢慢学习这样善待自己。
帮助你的孩子建立一个有爱而坚定的内心声音,也就是自我同情的第四个原则,让孩子培养对自己的同情至关重要。
作为家长,陪他一起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帮助孩子判断他是在哪里出错了,接着向他说明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教训。带领他走过理解、负责、学习和原谅的整个过程。
这一过程十分宝贵,能让你的孩子拥有成为成功而坚强的成年人所需要的支持和负责任的品质,这样的他会懂得爱自己和他人,也对自己和他人富有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