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猛然间我顿悟了。
起因还是那一团麻——小玉米and小米粒的关系越发紧张,从当面锣对面鼓地对峙,到现在米有小玉米在的时候,小玉米依然频繁客串在我和米粒的对话之中:
“小玉米受伤了,你会这么不关系她吗?”
哦,天哪,自己摔了一下,碰到了小小脚趾,照之往常,只有脚趾青了之后,才会猛然间被发现,脚趾原来受了伤。我也就照之往常地处理了。
“小玉米做错了事,你都不会这么凶!”
不是,小玉米只是我的侄女,我没有教育的职责啊......
唉,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翻来覆去,解释、说明,都不行,我很纳闷,究竟问题出现在哪里了?
直到......
家里人口简单,但是热水更加有限,因此,早早将洗澡这件大事做了安排,今天是我和小米粒。
因为要洗得仔细些,我先洗。洗之前,我叮嘱小米粒:“我一喊你就来,不然我可收拾你了!”
小米粒回怼我:“你就不打小玉米,只会打我,干什么都打我!”
这一句话,就像一道雷,重重地砸在我的心上。我回想着米粒小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我都想解释给她听,哪怕是拒绝,也都会把原因解释给她听,她很乖,很听劝,我们很愉快。
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呢?哦,是做作业的时候。
针对这同一件事,我解释很多遍,解释得耐心就流失掉了,日渐简化,最后只剩下冷冰冰的命令。平时上学的时候,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作业,导致我们没有别的交流,久而久之,下命令,成了我们俩沟通的下意识选择,似乎成为了模式。
在和小玉米的相处中,我的潜意识告诉我,她还小,需要说清楚,才会做明白,态度立马有了天地之差,要是我,我也受不了,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孩子呢?
就像洗澡这件事,我完全可以“听到呼唤就要进来”的原因说清楚啊:“热水不多,不能耽误,不然就洗不上澡啦~”米粒恐怕更能接受啊~
原来,不是米粒错了,是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