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公开课,我是真的花了些心思的。上次的教研组会议,确定这学期我要上公开课之后,我就立刻开始了深思。
上什么?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在公开课之前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虽然我迫不及待地把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翻了一个遍,可是,我却发现自己似乎掌控不了任何一篇课文。这样的感觉,不是当下才有的,我觉得,自从进入到五年级之后,我就一直深陷于这样糟糕的状态而不能自拔。
书翻了无数遍之后,我开始回想自己这些年上过的公开课,想借此试着从中给自己找到一些途径和力量。虽然那些公开课上得都不怎么样,但在我看来,至少对于我自己,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值得咀嚼与品味的环节与细节的。
古诗教学《望庐山瀑布》对“疑”字的挖掘,不仅道出了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也实现了“学一首诗,识个人”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尊严》通过抓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与写法,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从而引发课后习作中提示语运用的深度思考。
口语交际教学《名字里的故事》采用课前预备、教师示范、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和临时采访的教学流程,使得课堂生气勃勃。
快乐读书吧《胖乎乎的小手》紧扣住“夸手”,让孩子们从文本中去发现,更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去发现,从而树立“小手不小”的意识。
此外,我还以个人名义给其他的班级上过一些交流课:长文短教《牛郎织女一》、习作教学《我有一个想法》、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阅读教学《牛和鹅》……虽然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都还有很多的缺陷,但至少都努力呈现出了我想要呈现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思维。
今年的这堂公开课,我应该也要有一个呈现的教学亮点,但这个教学亮点是什么,我却一直都没有找到。直到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在我们实验学校开展的黄山市小学语文送培送教暨省课题研讨活动,尤其市教科院焦斌老师推介的关于“聚合”的理论与实践,让我获益匪浅,甚至可以说是有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因为焦斌老师举的例子正是古诗教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十五夜望月》,所以,当时我就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尝试使用“聚合”的理念去设计与实践古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