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的记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快节奏的生活驱驰下我们的味蕾变得迟钝,很难得到满足,然而在某个时空烙印下深刻印记的味道,则是身体本能又最真实的记忆。
“和美乡村·茶香平利”两天的采风生活需要“哇塞”的很多,拙于表达,只能默默领受,临别前女企业家说:“如果你能再来,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朴实而坚定,是的,我们即使不能如约而至再攀云端,那白云深处的人家;那烟波飘渺的茶山;那蔚然挺拔而又斑驳陆离的夫妻树;那英雄的传奇故事;那变废为宝蓬勃的夏秋茶;那一条条通往希望、迈向幸福的村路;那云集茶文化发展史的馆藏;还有舌尖久久未散的清香,都不会远去。
我并非饕客,然而对美食美味情有独钟。今夏雨多,八仙也微雨连绵,丝丝缕缕,不似闷罐子的憋屈,反而有入秋的清爽,平利绞股蓝科技产业园里沏一杯绞股蓝,清亮翠绿的汤汁,叶芽经脉是舞者轻抛的水袖在曼妙律动。轻呷慢品,入口微涩,回味甘甜,父辈口中的“猪儿草”幻化作水中仙,待水温适宜,牛饮一杯,喉头至胸腔淤积的暑气也消失殆尽。热心老板为我们科普这是绞股蓝新品种,是甘草和绞股蓝的完美合体,更进一步提升了其作为保健品的实用价值。
来平利怎能不尝神仙叶,漫山遍野整齐排列的茶园,吸取天地精华,历经岁月磨洗,是味蕾最久远的记忆。中国名茶之乡,女娲故里,早在唐代就有种茶的历史。而鸭河茶又是平利茶中翘楚,因其品质保障,产量有限,奇货可居。对于不懂行的我来说,茶只有好喝不好喝两种,然而鸭河茶因为海拔高,湿气重,昼夜温差大,成就其上品尊容。号房茶厂茶室里一边听女老板讲解,一边品茗,窗外鸭河水声潺潺,对岸群峰在细雨中如泼墨山水画,景添诗意,茶增闲趣。原来我是缺了品茶的心境,茶可修心。两千多米的海拔植物生长得都精细,它们学会了享受这种慢的生活,同行大哥戏言此情此景王维也该羡慕了。
平利人热情勤劳,他们更是餐桌上的魔法师,造化灵秀一方,万物皆有因果。桑叶的嫩芽、野花椒叶,各种时令野菜冲击着味蕾,自然率真、野性十足。一种叫做“天星米”的吃食尤其引发了我们的好奇,恰逢自由活动间隙,在一农户菜园边发现了一株一人高的野菜,形似母亲常常用来泡浆水的灰灰菜,只是我见过的灰灰菜都很矮小。热心年轻的书记揭开了谜底,这就是“天星米”植株,和我说的灰灰菜属于近亲,“天星米”只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生长,它的种子碾磨后就可以做成糕点,需蘸蜂蜜食用,方可去除其苦味。又是独一份儿的尊崇,然而因为产量低,农户只在田边地头播撒几株,豪华的配角。大妈见我们在她家菜园拍照热情的将满园能吃的黄瓜都摘下来,就着山泉水冲洗后招呼我们吃。
在高山的河谷中有一种有趣的鱼,长相与泥鳅相似,个头小,约摸4—5厘米长,不足小拇指粗,名曰“钢鳅儿”。它可是鱼群中的二傻子,听当地人讲,只需要丢几根棉线,线头拴上一小段蚯蚓做饵,钢鳅儿就会咬住不放,很快就能钓上半篓,有点“愿者上钩”的意思。做法与炸小鱼一般无二,只是味道更为酥脆鲜美,钢鳅儿干最高买过两三百元一斤。现在已经是保护动物了,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记忆中的美味,为这傻傻的小可爱送上祝福。
平利野生小草莓,形似“蛇莓”,一般人认为它是不能食用的,特别是它艳丽的外表,似乎在警告人们它不好招惹。然而八仙当地人却将其采摘后与自家酿制的米酒一同煮食,将信将疑尝了一口,不但有草莓的酸甜,而且入口绵软,混合米酒的甘冽,不失为解暑佳品。鸡蛋黄大小的炸土豆;四季豆种子炒酸菜;肥瘦适中的八仙腊肉“一户熏、四邻香,见人吃、心里想”。杏子、李子吃出了童年的味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备受钟爱的土地,朴实坚定、慷慨热情,如同面纱遮掩的俏丽少女,微风轻拂,让你窥见其秀美真容。舌尖的记忆,沉淀发酵,在时光流转中形成一串密码,随时开启一段关于仙山秀水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