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合上《坏小孩》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是署名紫金陈的作者写的又一部力作。记得很久以前听过一部探案小说,署名也是由紫金陈的小说改编而来,当时对于小说的内容很有感触,因此对这个名字就有了一些比较深刻的印象。
现在这部小说又被翻拍成影视剧,正在热播,我就找到了这本电子书,一口气把它读了下来,看了一下用的时间是8个多小时。只所以读的这么快,因为这部小说的内容很吸引读者。
从这本小说中看到了一个案子引出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主线直接指向了家庭这个单元。剧情的伊始是由一个上门女婿想要报复出轨的妻子引起的。
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都是数理方面的的天才,从书中的内容来看,逻辑性很强,由一些意外造成了另一个意外。这其实有点想我们的人生,当你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偶然性的事情出现,谁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即使机关算尽,仍然会有纰漏出现,这些纰漏就像一个人说谎,当出现一个漏洞的时候,就需要有用另一个谎言来弥补这个漏洞。这个弥补的措施也只是一个暂时的办法,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也只有相对而言。
从书中看到了作者想要传递出来的这样一个信息,这个世界上没有可以隐藏的秘密,只要是有人做过的事情,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但是那些蛛丝马迹如果是留在人的心里面,恐怕就很难被人发现了。
故事中的主人公设定的都是数理的高材生,但是他们的智慧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而是用在了为己私利的上面。为己私利的范围可以很广,当一个人失去了理性与道德的约束,那么他做出任何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尤其是做恶的人,智商越高,所做的事情就愈发的不愿意让人不易查觉,他们更善于隐藏自己的行为。越是这样的人,所做的事情就更大胆,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
罪恶与善良在人的心里面是两个相同的机制,他们都可以是人的行为指南。在外人看来是罪恶的行为,在施恶的人眼里却是一种对自己的善,人内心中的天平一旦失衡,他所拥有的那些能力也可以成为伤害别人的能力,此时的他们,能力愈强,对那些想要伤害的对象危害也会越大。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社会的一颗隐性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触动了引芯,带来一些不可想象的罪恶。
书中涉及到了九条人命,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在杀人者眼里,这些人的生命是不值得拥有的,因为他们活着就会危胁到杀人者自己的利益与安危。这些杀人者在行凶作恶的时候经过了周密的计划,开始的成功也有其运气在里面。
作者运用了巧妙的构思,把各种各样的巧合与偶然联系在一起,把人性中的那些丑陋与善良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画面。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这些原型,一些人有了钱之后都会去找年轻漂亮的女人,发生婚外情。一些漂亮女人对婚姻不满也会出轨找嘴上抹蜜的男人。
这些现象导致了原生家庭的关系破裂,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很多都会有心理上的不平衡。缺少了爱与关怀的他(她)们,会更加的自卑和自恋。故事中的三个行凶者,都是带有一种严重的自卑心理,对那些伤害自己自尊的人进行报复。
因为他们有着极高的智商,才能想到那些常人想不到的方法去实施犯罪。现在虽然是夏天,但是看到小说中那些犯罪者在现场的那些行为,还是感觉到一种不寒而栗。
这说明小说的作者描述的比较细致,可以让人通过文字很直观的在头脑中勾勒出一个画面。其中有一些情节比较牵强,毕竟是文学作品,可以由作者来掌控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看完书之后我就在想,一个人为什么敢做出杀人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见过一些通辑令。那些被通辑的人,如果不是犯了罪,看上去与常人无异。善与恶在一念之间,关键时刻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他们难道就没有想过,杀人偿命的后果吗?伤害了别人自己也将会受到惩罚吗?即使他们躲过了一时,也躲不过一世,世上那有能够隐藏的秘密。现在的技术如此先进,数亿年前的生物残片,通过今天的技术,都可以推测出它的原形,更何况今天的那些犯罪现场,又怎么能够逃的过刑侦专家的法眼。
现实生活中的“恶”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当人们处于理性状态下,都会考虑到恶性事件的后果。但是一些人如果处于丧心病狂的状态,就会视他人的生命于不顾,欲除之而后快。
那些公众场合下的突发事件,有的是让人猝不及防,有的却是人人自危而不管不问,最后导致了事件的发生。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如果一件事情发生之后没有及时的被阻止,就会由一生二、三生三,最后直至无法收拾的地步。上坡的路难走,下坡的时候却很快,为什么人们常说学坏容易学好难。
恶的基因在每一个人体内都有,只是在个人的成长经历中,该如何面对那些不公正,是用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方式讨回公道。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用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潇洒。亦或是用我命由己不由天的奋斗,来实现命运的逆袭。
恶离我们很近,就在一秒之间,就可能决定行为的善恶。就是这样的一秒,在关键时刻,却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最终命运。看一下那些犯过错人的忏悔吧,没有一个人不懊悔自己的冲动,都在后悔当初如果能够冷静一秒钟的话,也不至于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
事实情况是这样吗?这一秒钟岂止是当时的一秒钟,而是平时的积累造成的抉择。如果是一个平时都很有分寸感,热爱生活的人,又怎么会犯一时冲动的错误呢?
由此看来,远离“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物,这需要人们有勇气拒绝那些恶的诱惑,具有识别恶的行为。可以说,恶无处不在,但是只要人们的良知之门始终是打开的,无视不劳而获的意外之财嗤,愿意凭自己的双方和智慧创造财富,就可以远离那些无孔不入恶的诱惑。
有这样一个桥段,一个犯罪分子,警察抓住,这个犯罪分子嚣张的对警察说,你们只要不枪毙我,我还是会继续犯罪的。这个警察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从小在贫民窟长大,父母从小离异,没有人关心过他。
一个从来没体验过爱的人,是不会爱别人的,也必然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个警察听完他说的话之后,轻蔑的对他说,这世上同样有另外一种人与你有一样的经历,他们是专门来抓你们的人。
当一个人为他的处境极力辩护的时候,却不曾想到,有另外一些人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着处境。抱怨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消极,只有努力的行动和改变,才可以让一个人更加积极的去应对更多的不确定性。
再回头看一下小说中那些犯罪之后人的心声,都希望能有一个重新开始的新生。事实上,新生就是良知之门的重启,没有一个人愿意整天活在阴暗的世界,都愿意活在阳光之下。假如说,那些做恶者在行凶之前,良知发现的话,就可能会改变原来的行为。
在一些事件中就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有的犯罪分子良知发现,最后成为了保护受害者的人,这样的角色反转也不是没有。可以看到,人性中的良知也始终存在,善恶也常常会在一年之间形成,平时的个人修养,对于在关键时刻的行为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