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道歉的力量》:真道歉和伪道歉、道歉的意义、权利转移
道歉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言语、动作、书信等。比较郑重的是当面道歉。真正的道歉其实包括包括权利的转移,如文中提到:作者的妻子为其准备了巧克力核桃蛋糕作为饭后甜点,但是晚饭后妻子找不到巧克力核桃蛋糕了,怀疑是其小女儿偷偷拿走了,于是质问当时没有不在场证据的小女儿,小女儿回答她没有偷走蛋糕,于是妻子与小女儿讲了要如何处理母女关系,要诚恳认错,并且坦诚相待。隔天,妻子找到了蛋糕,并且想起来是自己把蛋糕放到那个位置的。于是,小女儿对妻子说:“是否你该好好地向我道歉,承认错误了,并且我对核桃过敏,是不可能拿跟核桃有关系的东西来吃的,难道你不知道我对什么过敏吗?”妻子诚恳地道歉,说明了自己不对的地方,请求女儿的原谅。一般来说,很少见女儿行使教育家长的权利,而所谓的道歉本身就应该包括转移行使权利。对方可以选择原谅你,也可以选择不原谅你。如果你的道歉是,反正我已经道歉了,你接不接受是你的事,这并没有实现确实的权利转移,那么这样的道歉属于伪道歉。
通常夫妻双方闹别扭后,若对方提出道歉,而心里并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只是为了缓和矛盾,那么这类也属于伪道歉,但是确实有它意义,接受道歉的那一方有时也只是想在这个问题上获得强势感来讨好自己的心情而已,并不在事情的对错,而称为关注态度,又或者自己实在疲惫,不想纠结。提出道歉的一方很可能是为了使对方停止无休止的唠叨,获得片刻安宁。所以我个人认为有事情并不是从单方面考虑谁让谁多,也可能是一个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和改善相处质量的一种和谐的彼此接受,更能找到平衡点的做法。这也就是它的意义。
在有些种族歧视问题中,人们也常常用伪道歉来抚平公众的情绪。本来是一种言论的种族歧视,在公众的抗议下提出:这个纯属于自己用词不当,加之各种看似诚恳的道歉内容,动作,表情,常常让提出抗议的人反而觉得自己竟然如此小气,因为这样的小问题逼着人家道歉。然,这种行为在面对公众基数越大时,越容易被发现和揭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