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一则新闻“石悦就任山东省办公厅综合处处长”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
石悦是谁,大家很陌生。如果说他就是《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年明月,大家就会恍然大悟。
1979年生的当年明月参加工作后,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2006年,开始在微博上发历史随笔,创下2000万点击率。被出版社看中后,将其整理出版成《明朝那些事》。
这个年仅29岁的年轻人,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普通人,用通俗、幽默的手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
《明朝那些事》销量过千万册,作者当年明月更是连续7届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总版税高达4100万。
他在挂职期间,一直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一致的好评。村民形容他“脑子是有东西”的,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
在本岗位任职中,更是得到领导的肯定:每次工作任务,都会认真完成。
鉴于他优秀的工作表现,组织决定提拔他为办公厅综合处处长。
他有放下工作进行写作吗?没有。他有放弃家庭进行写作吗?没有。
写作只是他的爱好,牺牲了下班后的休息时间、节假日,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时间潜心专研。做到工作,爱好二不误。并在二者中均成为同业的佼佼者。
一般人,职位能到处长已是花尽了全力;能出版一套畅销书,更是倾尽了毕生精力。这二者都是大家可望不可即的梦想。
而他轻轻松松二者兼得。他的本职工作如此出色,与此同时,爱好比正职更加成功。
一个成功的人,一个优秀的,为什么成功,为什么优秀?就是具备了普通人所不曾获得的优势:会管理时间。
会管理时间的人,思路清晰,时间分配合理,轻重缓急得当,有明确的目标,逻辑思维清楚。在他们脑子有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
他们可以很好兼顾家庭事业和爱好,懂得舍去旁支末叶。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在哪些地方花多少时间,达到怎样的目的,有计划有总结。
所以,牛逼的人,在哪里都牛逼。因为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今日头条上有网友问“33岁的人,先成家,还是先立业”?
这似乎不太好回答的问题,但仔细想想却又不是一个问题。
工作,是人生必须的经历。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都在进行的事,不能停留。不同的是有些人在毕业后找工作,也有人在上学期间就开始兼职赚钱。
而成家需要的是爱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情到深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不能因为家长的催促,年纪的增长,而为了完成任务,将就的找个人结婚。
没有人会放弃工作,专心相亲恋爱结婚;也没有人放弃家庭爱好,专门只是为了工作。
最完美的结局就是在工作中遇见志同道合的人,相濡以沫,一起前行。
所以,二者根本不仅不冲突,还可以并力前行,甚至相辅相成。
如果一个人,必需在成家和立业之中选择一个,那么他就算成了家也不会幸福,就算立不了业也难以维继,因为他无法平衡两者的关系。
33岁,一个不小的年纪,很多人已经在这个年纪爱情事业双丰收了。
大学毕业后,差不多10年时间里,男人潜心工作,无需如女人般经历怀孕、生子、哺乳三个事业停滞期,10年的努力足够小有成就。
恋爱婚姻,十年中也必定有人走进过,为什么没有成功?是没有时间,还是不愿意?
如果因为工作没有时间,如今10年过后还是没有成就,是不是说明不适合这份工作?
如果当初不愿意,那现在愿意了?你愿意,其他的女孩子就一定愿意吗?
普通人在33岁的年纪,事业稳定,家庭幸福。而楼主竟然还问“先成家还是先立业”?
如果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可以理解,想要拼一把青春。可是33的年纪,事业也经历了,爱情也经历了,却还处在迷茫期,二者都不得。确实要好好反省自己,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
当年明月,29岁时就名利双收,爱情事业爱好,三者能兼而得之,平且每样都如此出色。
而楼主33岁,却还在是一片空白,从头开始。试问:同样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何与普通人的差异那么大,兼顾一样都困难呢?
不要再给自己找借口,说要成家还是立业?这不能成为父母逼你相亲而反驳的借口,也不能成为向父母要创业金的理由,同样不能成为逃避现实的托辞。
扪心自问,是不是脚踏实地去做事了?是不是对得起父母的付出?是否为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