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优点很可能成为他的缺点,什么让他成,什么就会让他败。面对这种情况怎么来破?
两个方向:一个是靠团队,而不是个人来获得成功;二是根据自己的团队来调整自己的行为风格。
怎么样才会有更高的成就呢?第一种是优势理论,一个人的优势决定了他的最终成就。木桶理论,一个人的劣势决定了他的最终成就。
答案是不一定,如果一个团队一起来做,就要有能力把一个团队活成一个人。过去管理的效率来自于分工,未来管理的效率来自于协作。
一个团队,谁沟通协调的内耗小,未来的竞争力就更强,在能做好协作的前提下,一个人关注自己的优势就可以。
如果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个人完成,要做的是,把一个人活成一个团队,这时候劣势就更要关注。
前者更适用于优势理论,后者更适用于木桶理论。
《三国演义》的三兄弟是在一起的时候死的还是分开的时候死的?是分开的时候死的,先是关羽死,然后张飞死,刘备死,最后诸葛亮慢慢死。如果当时的科技有今天发达,很可能结果是不一样的。比如:张飞打下属打的要死,旁边有人拍照发个朋友圈,刘备看到了打着飞的就过来了,一遍抚摸下属的伤口一边说:都是我这个当大哥的没管好自己的兄弟啊,要怪就怪我这个当大哥的,下属也就没那么容易直接砍张飞的脑袋了。又比如:关羽守荆州,关羽三大癖好,喝酒品尝看美女,诸葛亮一通电话打过来检查工作,下属再反叛也不会那么激烈。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有机会拥有完美的团队。在团队里我们要健全自己的行为风格,根据团队的需求去使用合适的行为风格。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就是行为风格健全的过程,一个领导者成熟的过程,首先要健全自己的领导风格。林肯说过一句话:一个男人四十岁之后要为自己的长相负责。道理其实是:相由心生。最初的长相或许因父母的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到了四十岁,包括长相都是要自己负责的。一个人行为风格的完善要靠自己。
比如:从小长辈跟我说:枪打出头鸟,不要哗众取宠,于是D跟I就没有好好去使用;长辈又交代:在家要停爸爸妈妈的话,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做题目一定要多检查几遍,没到时间千万别交卷,于是我的S和C就得到很好的训练。刚毕业的时候如果进新单位,如果需要使用比较多的S和C,那时候是没有压力的,但如果是新的岗位和职位,需要使用比较多的I或者是D的时候,就必须靠自己来完善。我们每个人本来DISC每个特质都有,需要的时候都要有意识的去使用它们,这样才能够灵活的去使用它们。
西游记团队,用DISC分析一下唐僧四师徒分别什么特质比较高?
DISC基本观点:一个人的DISC是可以调整跟改变的。
团队前:遇到唐王之前,一成不变念经,慈悲为怀,可能S特质比较高。团队后:带着三个妖怪打其他妖怪,意志非常坚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从S使用比较高的人变成了D特质使用比较高的人。
孙悟空:取经前是个有官瘾的猴子,为了能当官,天不怕地不怕,可能D特质比较高。路上,走在最前面,唐僧只管目标和方向,他要设计前进的路线,打妖怪是他,搬救兵是他,别人都没有他做得好,使用C特质为主的技术专家。
猪八戒变猪前变猪后使用比较多的都是I,没有把I 用在比较好的地方。沙僧前后都是S使用较多,他的存在证明团队还没散伙。
哪两个做中高管?中高管的唐僧从S变成了D,中高管的孙悟空从D变成了C。
哪两个做基层?猪八戒一直用I,沙和尚一直用S。
企业里面越是中高层,越是有能力调整自己。
对自己在的团队做一个盘点,理解自己发展自己,选对位置,发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