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之王,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欧·亨利”其实是作家不得已才用的笔名。更骇人听闻的是,他是一位在美国牢狱里诞生的作家!他就像一个带着镣铐的舞者,纵使身不自由,也同样表演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传奇人生。
欧·亨利原名威廉·锡德尼·波特尔,出生于美国南部一个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医师。但是,在他3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受到沉重打击的父亲荒废了他的医师职业,家庭就此逐渐败落。15岁时,他辍学到药店当学徒。17岁时,他离开故乡到美国西部谋生。一别就是十几年。在此期间,他当过牧牛工人,也做过商业会计员、土地绘图员,并且还收获了幸福的爱情。
但是人的一生总不会一帆风顺。1891年,欧·亨利凭借着机智的头脑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第一国民银行当出纳员。就在他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一场意外的事件打破了了生活的宁静。1895年,他因一笔为数4702.94美元的现金失窃而被怀疑,并被短暂关押。后来,岳父为他交了保释金,他马上被放了出来。但因害怕被审讯,所以在庭审前,他抛下爱妻独女,做了逃犯,到中美洲和南美洲流浪。
1897年,妻子病危的消息使他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决定不顾一切,回去见她。可是已经晚了。他还没来得及见她最后一面,她就跟他永别了。这边,牧师为死者祝福的祈祷声还没有停息,那边,就响起了法警严厉的一声断喝:“威廉·锡德尼·波特尔,以法律的名义,你被逮捕了!”于是,他被戴上了镣铐。
在牢狱中,他成了34627号囚徒。典狱长根据他以前在药房工作的经历,指派他担任监狱里的医生。家破,妻亡,女散,对他的打击格外沉重。他唯一的精神寄托就剩下他的独女玛格丽特了。那时,孤苦伶仃的女儿正寄养在岳父岳母家。她只知道爸爸到很远的地方去,不久就要回来……
圣诞节就要到了,拿什么给女儿买圣诞礼物呢?一想到这里,囚犯的内心就要阵阵抽痛,他没有钱。后来,他突然想起在逃亡之前,自己办过的讽刺幽默杂志《滚石》。那时,他写的一些幽默小品和风趣故事,曾给市民们带来莫大的消遣和娱乐,为何不再试试呢?
于是,在监狱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忙碌中,他抽空写下了一篇与圣诞专号杂志上的其他作品类似的小说——《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这是他根据自己独特的遭遇,灌注了自己独特感情所诞生的“欧·亨利小说”的处女作。小说获得很大成功,很快就发表在1899年《麦克卢尔》杂志的圣诞专号上。由于是犯人身份,他不敢使用真名,于是第一次正式使用了笔名 “欧·亨利”。
这篇小说在读者中引起了空前的轰动,出版界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终于得到了稿酬,如愿以偿地让女儿在圣诞节得到了心爱的礼物。从此,34627号囚徒变成了作家欧·亨利。由于在狱中表现良好,他还获得了减刑。
出狱后,欧·亨利仍旧勤奋刻苦地坚持创作。这个时候,叔父的药房、得克萨斯的牧场、奥斯汀的生活场景、拉丁美洲的黑帮、囚禁牢狱等多种新奇世界和悲惨世界的洗礼,变成了他得天独厚的生活宝库和创作源泉。他的作品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构成了一部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而且,在美国社会甚至形成了一股“欧·亨利”热潮,他的作品成了众人模仿的对象。
作为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作家,欧·亨利站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一边,用他的作品发出了“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的呼声,并且强调“惩罚那些社会的蟊贼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他的正义感和责任心赢得了人民的喜爱,但他却受到了资产阶级批评家恶毒的攻击和诽谤。后来,他的小说被退稿了,理由是认为小说对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的描写不够高尚,希望“加进一些上流社会的气氛”。
对于这样的不合理要求,欧·亨利一开始是愤怒的。他甚至还写了另外一篇小说,极力讽刺这些资产阶级庸俗低级的嗜好。但是,杂志、出版商的苛刻要求,种种制约和习惯势力,不让作家丝毫违反“美国生活方式”的准则,使得他的创作不能自由。生活贫困、条件困难、环境恶劣迫使作家作出了让步。他被戴上了一副镣铐,但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在欧·亨利的传记材料中,有一封他没有写完的信。信是他在世前不久写的,在信中,他表明了对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自己的极端苦恼的心情:“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得敷衍搪塞,伪善,不说真心话……我们当着人面都得做作一番,正像我们必须穿衣服一样。否则,“社会基础在第一天就垮了”。面对这种可悲的现实,欧·亨利不能在小说中揭示出全部的真实,只能反映这个社会的“些许真实”。
他还在信中表明,要写一些和过去迥然不同的作品。我们看到欧·亨利正在力求摆脱他周围的环境,寻求自我超脱,以让自己的文学创作得到升华。但是,这些想法还没来得及实践,他就去世了。
欧·亨利的一生坎坷曲折,虽然常常遭遇逆境,身受束缚,但他却努力按照自己的内心而活,坚持着心中的那份坚持。在他人生的许多黑暗时刻,他的坚韧、乐观、勇敢和执着常伴随着他的脚步,舞出他自己的独特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