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候着一场雨了。
前些儿时候,天气总是炎热,偶尔落一场小雨,还未来得及欣赏,便风停雨住,暑气重来,让人心里闷闷的难受。
前几天倒记得下过一场大雨,暴雨如注似的,我和朋友坐在窗前,看雨水被风裹着四处冲撞,把桂花树的叶子打得“噼啪”作响。可惜雨实在太大,知道风里根本撑不住雨伞,也便无法出门欣赏。
这几天雨水多,半天接一天的细雨,我并不觉得厌烦。或许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逃不开童年的印痕。
我在豫东平原的乡村长大,记忆里最害怕下雨。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还很贫困,人们普遍住着土屋,靠天吃饭。大雨可能引起房倒屋塌,小雨会让土路泥泞难行,况且雨水过多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很是记得读书时,我和伙伴穿着沉重的胶鞋,有的同学还要扛着自行车走在泥路上,直走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真是费劲极了。还常常听到母亲叹息,这样下雨,庄稼都要霉烂在地里了。
以至于很多年,我甚至对下雨充满恐惧。当然,庄稼需要雨水的时候,又盼着“春雨贵如油”地多一些落地。人总是这样矛盾,不同的需求造成不同的期盼。
来申城工作生活了20余年,到处都是水泥地,再也不用害怕踩泥泞,也不用担心庄稼的问题,亦知道无论抱着什么样的态度,该来的总是会来,对落雨这件事总算多了些从容。
终于忙忙乱乱地搬好新家,简单归置整洁。因在一楼,便自觉接着地气,节气进入处暑,等着一场凉爽的雨了。
果然应了“秋雨连绵”,这雨昨儿落了一天,今儿又是断断续续一天。白天我在细雨里,撑着一把香芋色的小雨伞,借邻居家的小推车,把出租屋里剩余的物件拉回新家。
被子在最上头,时值雾水一样的小雨飘飘洒洒,我一把小雨伞遮了这头失了那头,心里倒不着急,些许淋湿就淋湿吧,且等天晴了再晒干它。
傍晚,我在厨房里做饭,一直听得窗外“沙沙”的雨声,不由心就野了。匆匆吃过饭,洗好碗筷,撑着香芋色小雨伞,走出家门。
密密的细雨斜织下来,晚风有点儿冷,已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味道。路灯下,雨水纷纷扬扬,让人抬头一望,便有些痴迷。
下了这么久的雨,水泥路面上早已淋漓成细河,溪水一样流向排水口。我挑着水浅一些的路面走,免得弄湿鞋子。
小汽车驶将过来,头灯亮亮地一照射,便看出路面上的小小汪洋,细雨落下来,溅起无数小水花,“吧嗒、吧嗒”之声不绝于耳。
灯光里,这溅起的水花最漂亮,像王冠上小小的晶莹珠翠,像合欢树冠上的一朵朵小花……一群群的雨瞬间溅起又落下,汇入地面上的水倏忽不见,下一批又接踵而至。
雨点们乐此不疲似的,仿佛一群群顽皮的少年,欢快地来人间做游戏,你甚而能轻触到它们的情绪和呼吸,听到它们“哈哈哈”的嬉笑声,就像孩子们下雨天踩水一样欢乐。
车子缓缓驶过去,车灯远了,照射向前方路面。路灯昏黄,眼前的地面一片灰暗,看不清雨水落地的身影了,但那“吧嗒、吧嗒”之声依然清晰欢快,仿佛钢琴健上跳跃的曲子,令人沉醉。
这样初秋的夜晚,凉爽宜人,我掌伞走了一圈又一圈,不舍得舍雨而归了。
古人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年龄越往上走,越觉得此言非虚。
人呀,为什么那么多烦恼呢?最近心里闷闷的,今日方稍有松闲,真想永远徜徉在这秋雨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