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最好的修行》这本书有着既鸡血又鸡汤的名字,最近工作并不很“顺利”,很庆幸在这个时间节点遇到了这本书,并翻开了它,读罢之后心态平和了很多,对未来也再次充满了干劲和希冀。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定心,修术,精进,协同,开创。每一部分樊登老师都结合了几本相关的书籍进行的阐述,既种草了书籍也种草了樊登读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部分的定心,感觉打开了我的心结。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
01.定心
稻盛和夫曾说过:“人生如一场修炼,而工作是最好的一种修炼方式。”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把生活和工作放到了对立面。认为工作是一种“必要之恶”,为获得生活的享受和美好,而愿意忍受工作的痛苦。
面对工作中的不尽人意,很多人选择抱怨,可如果抱怨有用又怎么会有那么多努力工作的人呢?
工作能造就人格,不要把它跟生活对立起来。更不要把别人分配的工作当成一种任务,而是作为一种天职。只有长期努力地做一件事,你才能慢慢地爱上它,才能主动的想做好它,把工作渐渐变成人生的必需品。
坐在办公桌旁写作与坐在咖啡馆里写作真的有很多的区别吗?坐在会议室开会和在客厅里聊天又有多大区别呢?生活的真相只不过是换个地方住、坐,卧而已。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当下所做的工作就是你当下的人生。投入其中,认真地谈话、写字、思考、行动,这就是修行的全部了。
如果只能躲在深山安静的茶室中才能平心静气,那不叫修行,那只是一种修行的姿势而已。真正的修行体现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如何和颜悦色地与同事说话,如何在别人不理解时坦白沟通,如何获得成绩而不扬扬自得……这些事没有一件不是人生大事。
02.修术
当我们对工作有一颗平常心时,下一步就该提高自己的“术”了。
面对修术很多人都想一次做好,貌似是在追求完美,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行动胜于回避,完成胜于完美。完美主义并不是指任何事都力求完美,而是太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特别担心自己全力以赴但没能把事情做好。其实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人在乎你,只有你自己特别在乎自己的表现罢了。
书中举了两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欧洲的一个小镇面临老龄化,经济不断衰退,为此剩下的人提出了“复兴小镇”计划,而这个计划中最关键也是最简单的一步便是将消费留在本镇。每个人都尽自己的努力把消费留在小镇,随后小镇的GDP不断增长,吸引了更多人来到小镇,最后真的实现了小镇的复兴。
另一个故事是樊登老师提到过很多次的一个故事,“援助越南儿童长高计划”。故事中的美国人没有蛮干,上来先是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发现那些家里贫穷而小孩身高超过平均值的家庭的共同点,并把这些共同点推广到其他家庭中,轻松的实现了越南儿童的长高计划。
绝大多数人的目标是尽量不动脑子的生活。可是当你连脑子都懒得动的时候,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03.精进
熟能生巧,但是如果想把事情做好,只是简单的重复是远远不够的。上世纪曾经有一个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1万小时,基本上就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这个观点曾风靡全球,但是说的真的对吗?
比如一个看门的大爷,看门时间超过了几万小时,他成为保安中的高手了吗?一个在课堂上混日子的教师,讲了几十年课,他成为特别杰出的教师了吗?未必吧?只有当他们用心做这件事的时候,在这1万个小时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提高自己,他才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长久的坚持做一件事情如果自身的能力没有提高,往往我们会说自己遇到了瓶颈。更多的时候只是心理层面的障碍,事实上离真正的极限还很远,只是个人的动机不足罢了。往往我们只看重了专注,却没有及时的反馈和纠正自己在专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这里要安利一本书《第3种选择》,第3种选择绝不是让你妥协一下,忍一下,其核心是创造。
04.协同
这一部分有些职场厚黑学和投领导所好的嫌疑,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你来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时你是否意识到自己面前已经布置好的7个陷阱:
固守一技之长:你在之前工作中做得好的地方,不一定适合新的工作。如果你是一把锤子,见谁都觉得是钉子,都想敲,但事实并非如此;
“必须行动”思维:接手新的工作,不要轻易做出重大的改变。要先学会观察,你可以点火,但是不要着急点火;
设立不现实的期望:认清现实,不要好高骛远;
试图做太多:不要成为闯进瓷器店里的大象,不是说不做事,而是在前期做该做的事;
带着正确答案履新:还没开始真正做事就预想了答案,想当然的指手画脚;
精力投入有误:到新的岗位把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技术上,而忽视了管理,忽视团队氛围,不去管理团队的关系;
忽视横向关系:忽视了与其他协作部门的关系。
步入新岗位时,很多人都急于做事,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你应该去和老板争取一段时间来了解和学习,这其实是工作中投资的一部分。
为了不辜负厚黑学这个错觉,我们来看看跟上司沟通的几点忌讳:
不要离上司太远:不要怕被人说拍马屁或添狗,与老板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比起来,那些都是微不足道的;
不要让坏消息吓到上司:有不好苗头的时候,今早与老板沟通,有些事你是捂不住的;
不能只带着问题与上司沟通:只汇报问题,没有解决方案,长此以往你也会变成问题中的一部分。你不是十万个为什么。上司也没时间回答你的问题。上司更喜欢的是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不要汇报流水账:别以为你有故事,他有酒,他对你的故事不一定感兴趣,上司所感兴趣的是你有没有完成他安排给你的任务;
不要期望上司改变:并不是说上司不会或不应该改变,只是你不一定值得他为你改变。既然你改变不了他,那么你要么做好,要么滚蛋。
厚黑的部分结束了,下面看看如何成为上司肚子里的蛔虫投其所好:
提早并经常明确上司的期望,这样可以避免与上司的目标背道而驰,也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这既能了解公司目前的现状又能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与上司达成一致;
承担100%建设关系的责任,统一双方的期望,把目标设定得更清晰;
向上司要一个时间期限,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没有时间期限貌似自己很自由,但是万一上司过了好久忽然想起来让你第二天跟他汇报,你可能自己也早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了解上司希望你多长时间汇报一次,以什么样的方式汇报;
在上司看重的领域获得成功,为什么呢?这不只是为了投其所好,而是领导的高度有时候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当我们在他看重的领域获得成功,其实变相的也提高了我们自己的能力;
获得对上司有影响力的人好评,你只有足够努力,并找对努力的方向才有可能获得对上司有影响力的人的好评。对上司有影响力的人与上司的目标在大方向上应该是相同的,与优秀的人奔向同一个目标是会有收获的。
05.开创
很多人喜欢把公司比喻成家,其实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因为优秀的公司并非所有人一同前行,同道者留下,阻碍者离开。公司更像一支球队,球队的任何一员的目标都应该是赢球,只有赢球了大家才能生活得更好。
之前我所在的公司举办过一次COACHING的培训,其中就涉及到GROW模型,发现这本书中也讲到了这部分。
目标(G):你要实现什么目标?具体的目标是什么?有何具体指标?打算何时实现?你能设想的最佳状态是什么?
现状(R):现状是什么?哪些事让你特别心烦?你做过哪些努力!效果如何?都有谁与此有关?
选择(O):你有哪些选择?
意愿(W):你打算怎么做?何时是下一步行动的最好时机?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你还需要谁的帮助和支持?还有哪些资源是必需的?
真正的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要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真正的把工作融入生活,不是抱怨无法事事如意,而是在不如意中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砥砺前行,把工作当成最好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