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作为云南人的我,并不是很早就接触普洱茶,而在2013年开始接触普洱茶,那时候我同学想要做普洱茶,恰好我那段时间赋闲,就充当他的伴友,我们组成了五人小团队,出入于昆明各大茶城品茶选货。你也许会很好奇,不就是个茶吗?不用那么折腾吧。
普洱名词
出行一段时间,总算明白了,普洱茶并非是普洱(思茅)的茶,而是代称,凡是澜沧江流域,特指西双版纳、临沧、普洱部分地区,出产的大叶种,晒青工艺的茶,因普洱曾经作为茶叶集散地,而统称普洱茶。
普洱茶产地多,种类多,生茶、熟茶最为常见。通常都会将茶制成饼茶(357克、200克,1000克等)、砖茶(250克,500克等),既便于茶叶的运输,也便于茶叶存储。普洱茶会转化?这也是了解了才明白的概念,并不像我们喝过的铁观音、滇绿,现在是什么口味,之后就是什么口味。普洱茶随着时间变化会呈现不同的转化,这真实神奇的茶叶了。
开始试着的都是新毛茶,每个茶都会冲泡到最后,各种新草味,充斥着口腔,常常每天试十几个茶,最后都喝到了低血糖,手脚开始抖,额头流着虚汗。确定这就是普洱茶,心中时常这样怀疑。
普洱江湖
普洱茶因工艺不同有生熟之分,各有千秋。相比之下,生茶的好茶容易找一些,也更容易判定,行业也会以更专业的评判标准来评定一个茶。
选料:通常普洱茶的明前(清明节前)被认为是最好的季节,对于好的茶也会去做谷花(谷子开花)。在冲泡前会细看,茶叶的条索、选料。
香气:茶叶本身会散发自身的香气,在开水冲泡后,也会在器皿上留下香味,一般会用公道杯来嗅一下,香气的味道,及停留时间,在好的茶叶冲泡中,也会在茶汤中伴随着香气,因茶不同而不同,有蜜香、花香、樟香等。
苦(回甘):一个茶没有回甘,不会被评为一个好茶,茶叶本身是带有苦味的,是否是好茶全取决于,入口后这种苦停留的时间有多长,苦味退却,伴随而来的是回甘。有的浓烈,有的绵长。
涩(生津):茶叶的涩感,会生津。不同的茶会呈现在不同的部位,舌尖、舌尖两侧,舌中断,舌根或舌面。
润:茶汤呈现出来的,润滑的感觉。
醇厚:茶汤呈现出来的醇度感。
韵:是融合到茶汤中,反应到喝茶的感觉,一般古树茶,在茶汤尾水的时候比较明显。
从不懂,到了更多的体验感,这反应到喝茶也是立体的感觉,品茶是一种综合体验过程,闲暇之时,用茶具冲泡一轮普洱茶,既是心情的放松,也是视觉、嗅觉、味觉的一场盛宴。同一种茶存放不同年份,喝起来也是不同的体验。
山头迷恋
普洱生茶讲求出处,备受推崇的便是名山,版纳的老班章,易武的弯弓、落水洞,勐库的冰岛,忙麓山的昔归。。。,有名的山头茶,固然好喝,但是价格不菲。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市面上的名茶,并不是正山。
毕竟所谓的古树,产量有限,并不是谁都能拿到货源,而且这部分茶是有稳定的客源市场,每年都是提前预定的,能流到市场中的很少,更多的冒充之名。
一段时间,我也比较迷信山头,并且相信只有正山的才是正品,其他的都是。为此每次喝茶都围绕这个话题争论不休。其根源还是在于,自己也不是土豪,喝不到动则就是上万的好茶。每次去喝茶,当场觉得不差,再听到名山的名号,更是趋之如骛,立马掏钱购下。下次再去别处喝到同一山头的茶,却又如此不同,对此深深困惑不已。
既然实力不匹配,那种迷恋是不是只是自己的妄想。就单纯从地域上来看,那么两个茶寨子之间的茶,又该如何定义呢,毕竟地域划分是人为的。这让我想到看到《风味人间实验室》有一期就是讨论,美食地图的,普洱茶的这种划分,不就是如出一辙吗?
回归本源
很多时候,喝茶时候顶着名山的压力,很难真正的身心放松。你会觉得喝到的茶,是和名气不对称,喝起来过于平淡,并没有自想象中的好,名山的茶不该是惊艳一撇?而有些非名山茶喝起来很适合自己的口感,但碍于面子总是不敢直抒心意,生怕显露了自己的浅薄。
在经历了几年的茶年龄后,忽然想明白了。普洱茶本身就是一个多彩的世界,自己之所以喜欢上,就是在于喝茶是一个立体体验过程,总有你探索的空间,而每种茶的制作工艺和陈化过程都不尽相同。每次使用茶盘来喝茶,都是放松身心的时刻,如能和茶友一起品鉴,更是时光静好。
何必苦苦纠结于山头,既然是喝茶就该回归到本质上,好喝就行。指标都仅仅是参考,最终的归结下来,就是你喝到此茶,对它的评价。纵使是大名气的山头,而非自己喜欢的口感,那喝它的初衷又是什么呢。本来同一个茶对不同的人,喝到的体验就不同,怎敢要求大同,求同存异岂不是更合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