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着不易,想要快乐地活着更难。
前不久的一线城市学区房疯狂热炒,近千万的房子引起争抢,只是为了一个能给孩子争取上重点学校读书的资格。
最近一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小舍得》,把孩子上学,大人攀比,学校无力,培训机构热火朝天赚钱的教育现状,披露在了人们的面前。孩子们深陷各种考试压力中,失去了少年应有的开心和快乐;父母为了孩子不仅要努力赚钱承担高昂的培训学费,还要摧眉折腰事权贵,削尖脑袋挤进培训班,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当今教育现状的担忧,还有很多网友在评论留言中表达了对生儿育女的恐惧和担心。生得起养不起,父母为孩子的上学除了需要付出票子还有面子。人们渴望的其乐融融的家庭幸福感,已经被撕扯的七零八落了。
现实生活中,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大。每天的柴米油盐,每天的辛勤劳作,孩子上学,老人看病,买房买车,人们忙的团团转。创业的艰辛,职场的角逐,从奖金到职务,从人脉到地位,事事处处,都需要不停地奋斗和努力。
很多人感慨压力太大,喘不上气来。失眠、抑郁、不开心,无聊等等,人们困惑着,为什么付出了这么多可还是高兴不起来,这究竟是怎么了?有句老话,知足者常乐。可是怎么才叫知足?安于现状,逃避责任,懈怠不努力,这样的结果就会得到快乐?人们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充满了矛盾和困惑。究竟那个获得快乐的平衡在哪里?
2.被外界的成功标准裹挟,不知不觉深陷担心和自我怀疑中。
现代人做事情越来越在意目标的实现和价值的获取。在提倡个人奋斗的前提下,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成为人们衡量成功与价值的标准。这样的社会价值观会将大众的梦想和希望与物质和欲望捆绑在一起。
为了满足外界的评价标准,或是别人的期待或赞扬,人们逐渐成为了工作的奴仆;许多孩子在强迫学习中本能地抵触和厌学;周边环境中不断被推崇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更是加剧了人们追求更多更大的利益。不知不觉地压制自主意识,去选择顺应环境和外界的要求,为之后的身心和生活埋下了更多的问题和负担。
就像《小舍得》剧中的家长们,为了孩子不断向社会妥协一样。但是孩子们学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反而为之后孩子的成长,家庭的重负,家长的焦虑以及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等等问题埋下了更多更大问题的伏笔。
为什么妥协之后并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
为什么所有的事情似乎永远都会有下一个更远更高的目标在前方需要去争去抢?
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有擅长也有短板。如果用个体的差异去对标成功的标杆,这种一山又比一山高的不停追逐,身心疲累,灰心失望,在所难免。
“自我决定论”创始人爱德华.德西在《内在动机》一书中提出,只是追求外界强加给他的价值和目标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丧失了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也就无法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
内在动机说起来就是没有人愿意被控制,人内心更喜欢自己做主,不愿意成为被别人操纵的“棋子”。
3.快乐在哪里?
越来越多人会沉浸在那些可以让人感到哪怕时间很短的忘记烦恼的娱乐中。因此便应运而生了许多形式各异的“快乐产品”。喝酒、游戏、消费、购物、看综艺、聊八卦……花样繁多的感官刺激,容易得到的快感,在帮助人们忘记烦恼和无聊,焦虑和抑郁。人们就这样跳进跳出,看起来好像还不错。
还有一些帮助人们克服焦虑,获得幸福和快乐的方法,比如宗教、运动、瑜伽、冥想、心灵静修等等。通过这些学习和训练,会让我们在繁忙中找到一个可以和自己相处的时间,情绪在这个时间中得以稳定和舒缓。这些方式有一个相同的理念,告诉你幸福和快乐不是来自外部环境,而是来自内心。
可是我们做了各种努力之后还是会在意外界的评论,职务竞聘没成功;还是会看到目标与实力之间的差距,律师考试没通过;会觉得自己不够自律,减肥又失败了;不停地自责,接着又是不断地抗拒,一边渴望着成功的掌声,一边又一遍遍感受着各种失败和挫折。
这种不断循环的模式,把我们原本就因失去自主而委屈的内心,推进更深的困境中。“都是我的错”人们会在心里不停地责备自己,怀疑自己,否定甚至是厌恶自己。
该怎样去做,找到自己的内心里最渴望得到的关注的“自主”,走出迷茫和困惑。
4.调整对外界事物的预期,目标有效且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降低外在环境对我们内心世界的影响。
目前流行获取快乐的方式,大都认为人的内心建设如果能够克服环境的干扰,就会获得真正的快乐。但是客观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生活的鸡零狗碎,不是靠一口真气就能解决的,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真心去完成。
正如露丝•惠普曼(Ruth Whippman)在《为什么我们拼命追求幸福,却依然不快乐》里总结出,外界环境对我们快乐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不快乐,不都是我们自己的错。
仔细算来,生活中的事情可分为三类:必须做的事情、需要做的事情、喜欢做的事情。
必须做得事情,是涉及人身体的生存需要,吃喝拉撒睡等。不仅要做还要做好,照顾好身体才可以去想别的。因为没有身体这个载体,其他都免谈。好的身体也是快乐的保障。警惕那些披着养生外衣的商业操作对自己衣食住行的干扰。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需要做的事情,包括学习、工作、亲情、友谊、家庭等。在这个方面要有“断舍离”的观念意识,并不断改进。因为这类的事情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范围广,情绪纠缠多,复杂多变,与快乐的心情牵连极大。
精简掉那些可有可无的事物以及关系,多一点时间留给自己。舍弃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和想法,脚踏实地,设立并追求符合自己的人设。远离那些粉饰的美好,虚幻的诱惑,回归真实的自我。
为人处世,要做到心安理得,不留遗憾。
喜欢做的事情,是真正使自己心情愉悦的事情。很多人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搞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那就不带目的,顺应本心,在不断尝试中就寻找到它——快乐的本源。
5.认识自己,不苛责自己,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写到:“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恒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有些与生俱来的东西,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基因也许是我们无法减肥成功的原因;马拉松跑步并不适合所有的人;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让人震撼,但更多的是听演讲的人。
从古至今,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自身探知。马丁.塞利格曼在他所著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一书中,提出了人们需要真正认识自己,并能够接受自己。
有很多事情的结局的确让人沮丧,很多事情没有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得到实质上的改变。尼采说过:“一切烦恼皆来源于过多的欲望。”当欲望变得不切实际的时候,只能给我们带来痛苦而不是快乐。
我们需要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原本就有的与众不同;也需要接纳自己很多时候的平凡无奇。接受自己,是一种能力。
不断加深对自己的认知,学会在焦虑和重压之下重新发现真正的自我。尝试带着乐趣和好奇心去做一些事情,摆脱物欲的控制,获得真实长久的快乐。
我们那么努力,为什么还是不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我是素颜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试着回忆我的婚姻过往,回忆和他的爱恨情仇,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为什么每次吵...
- 这是一个悖论:最有成就的不应该明智地做出选择,生活满意度最大化? 有三件事,一旦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学术文献...
- 成长记录-连载(三十六) ——我的第一篇五千字长文,说了什么,你一定想不到 并不是不想每天写公众号,而是之前思考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