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中学的时候,曾经听过有人这样去定义生活: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并且快乐地活着。
当时对于这句话不以为然,生活嘛,笑一笑,没有什么大不了,当时一笑而过,现在才知道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艰难险阻,对于生活的认知永远是受限于眼前。
可是,当自己从学校毕业之后,一点都不觉得轻松。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接踵而至,我们不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事的琐碎,因为各种原因让我们不停的内耗,很多时候让自己力不从心。
活着,只是为了活着,离快乐而活着相差甚远。
如今我们年轻人为了房贷车贷,根本都停不下来,我们不敢休息,不好生病,甚至不敢辞职,基本上我们的工资只够我们日常开支。
如今我不敢去想什么一夜暴富,我只求岁月静好,我只祈愿父母和家人健康快乐,因为家人的健康才是最好的祝福。
就在前段日子,父亲因为身体不适的缘故,从老家上来我工作的地方接受住院检查,虽然在工作中见惯了生离死别,见惯了世事无常。
但是,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我的心都是悬着的,生怕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我总是担心检查结果是异常的,幸运的是,检查结果无大碍,但是我发觉父亲头发早已鬓白,尽显老态。
本来积蓄不多的我,父亲住院检查四五天花了好几千,让本无富裕的我雪上加霜。
《活着》是我喜欢的一本书,它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自从读了《活着》后,生活中的小波折不值一谈,主人公福贵的人生百转千回,自高峰瞬时跌入谷底,结局真是让人料想不到。
作家余华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让我明白,你生活中的种种磨难,你是不断历经地忍受、痛苦、失望,进而绝望。
可是,即便如此,你对于生的渴望有时比往常更加强烈,好似一个癌症晚期的患者对于生的渴望。
我记得刚刚参加工作不久,上班的时候遇到一个癌症晚期的患者,患者瘦骨如柴,他的家人围绕在旁,陪伴着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不确切患者在这个过程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是恐惧、害怕、还是默默接受?
但是我料想,此刻的他对于活下来的渴望比常人多于百倍之上。
但是不幸的是,最终患者还是离开了人世,家属的哭声响彻整个病房,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见闻了死亡。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活着,因为活着,我们可以追梦,可以努力,可以去奋斗,可以去爱与被爱!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替代的,这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