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共读
一,全神贯注地倾听代替心不在焉
帮助孩子接受他们的感受,第一步是要倾听孩子们的感受。
有很多十几岁的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讲述自己发生的事情和感受,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在这方面受到过伤害。在更小的时候,孩子们是特别喜欢跟父母去诉说的,只是往往很多父母都会因为工作忙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在听孩子们讲的同时干其他的事情,比如说一边看电视一边听孩子说,一边敲着电脑一边听孩子说,或者是一边翻看手机,一边听孩子说。看起来好像在听孩子诉说,其实注意力更多的是在其他的事情上,这种心不在焉的态度,会让孩子们失去向父母诉说的意愿。
正确的方法是,无论当时有多么忙,孩子愿意来说的时候,暂时放下手头的事情,面对面的看着孩子认真倾听。哪怕是不用说一句话,只需要微笑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孩子们都能够清晰的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
二,用“哦……”,“嗯……”,“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
孩子们不愿意向父母述说的第二个原因,是父母往往还没有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急于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是对孩子说的问题进行指责,或者是在孩子诉说的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多次打断他们。
事实上,当孩子被提问、责怪和建议的时候,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用关心的态度,使用“哦,嗯,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以显示父母正在认真倾听,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逐步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并且一步一步推理,去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
三,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孩子们不愿意向父母诉说的第三个原因,是因为父母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否认孩子的感受,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感受。或者是父母急于把孩子从负面的情绪中摆脱出来,试图安慰他们,告诉他们“不要伤心,不要难过,不要着急”。但是我们会发现这种安抚是没有用的,我们越是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不管我们的态度多好,孩子只会越难过或愤怒。
事实上,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够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说出孩子们的感受,哪怕是一些负面的感受,孩子们会觉得得到了理解,心里会感到安慰,知道自己这样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的,是可以被接受的。
四,用幻想的方式实现孩子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
父母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想要一件我们没有的东西,或者想做一件我们无法达成的事情,家长如果用各种理由去解释或者讲道理,往往刚开始还能心平气和地说,到最后觉得有理说不清,从而变得心烦气躁,开始发脾气。
很神奇的是,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孩子一起去想象用什么方式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孩子们的这种渴望会得到缓解,并且从必须做这件事情的情绪上解脱出来,自己去找到另外一个选择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够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这四个技巧看起来简单,但想要在合适的场合熟练运用也需要多次的练习,包括对技巧理念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