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甸园里有两棵树
我们都知道伊甸园里有一棵树,那上面结的果子是禁果,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就被逐出了伊甸园——但其实,禁果树有两棵,一棵叫Tree of knowledge,另一棵叫Tree of life,我们亲爱的祖宗偷吃的那个是Tree of knowledge的果子,还有一棵他们还没来得及动。神说:他们已经有了知识,要是再吃了生命果,得永生,是不可以的。所以趁早把他俩打发掉了。
2,全日本离宇宙最近的地方
我生活的城市不但号称人口一半是博士一半是农民,还号称是全日本离宇宙最近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米国的NASA,但不知你听没听说过JAXA,其实技术也很牛的宇宙中心——就在我们那。所以,我们这个小城市啊,满城跑Geek,到处都是科学怪咖,几乎见不到正常人。举个例子,我是个本星球相对罕有的物种——女博士,出车祸,也是小概率事件,而前次我出车祸时,开车把我撞飞的也是个女博士——所以说,我们这里满城跑Geek。
还跑机器人,你常常骑着骑着自行车就驶入了“机器人试验区”,逛街时也有一个别城商场难得一见的展位——小机器人目前还只听得懂日语,但是她很友好,特别是对小朋友。
被各种科学怪咖包围着生活了这么多年,我对《星际》的评价当然跟“烧脑”无关,我的脑早被烧漏了好几次,自己又将就着补好。五维空间,虫洞之类的玩意,尽管文科生也早就耳熟能详。所以我只想说说《星际》跟《超体》的对比。
3,超体vs星际
《超体》赢得了票房,但在世界观上还是大输特输给了《星际》。
首先,在宇宙观这方面,《超体》主张永恒的是时间,难道他没有听说过目前为止的人类感知之外,还有别的重力空间,而在重力变化的情况下,时间可以拉伸、压缩、折叠么?
相比起来,《星际》主张永恒的是质量——这是牛顿的想法,爱因斯坦也同意,宇宙大爆炸学说也没提出啥大的异议。这样算来,这个说法已经占据主流学界几百年了,完全不是新的,《星际》只是把这些学说“可视化”了而已,所以说,作为电影,它更像是用一个具体的人物具体的故事来忠实记录科学的“纪录片”,跟烧脑哪扯得上半点关系。
而时间不永恒这个说法是由爱因斯坦提出来的,到现在也有小一百年了,也就是说,《超体》落伍了一百年,在宇宙观方面,跟古人差不太多。
其次,我们一开头就说了,伊甸园里有两棵树。顺着knowledge一条道跑到黑,是没前途的。也就是说,把情感视为低级的,原始的,本能的,理智只要一发达就可以轻易delete掉的东西,是片面的。《星际》的终极价值观是爱,而且非常意味深长的是,这个爱并不发生在男女之间,而是发生在亲子之间。但是又是异性亲子——爸爸有两个孩子,但是男孩几乎被忽略,他全心全意宠溺的,是女儿,片尾千辛万苦要回去看的人,是女儿——儿子呢?儿子是不是已经死了?他连关心一下都没有。如果爱来自人类繁衍本能,儿子和女儿应该是一样的,但在这个本能之外,爱,显然还意味着点别的什么。
爱,《星际》的终极价值观是爱,这个爱太动人了——至少,它救了无数文科生,让她们没听说过黑洞也觉得自己看懂电影了。我看到不只一个女生感叹:跟男友看《星际》,他叨叨着那些破物理破宇宙,而我只记住了爱,而这,就够了。爱,穿过物理、宇宙的荒凉深邃,传递给你一剂温柔。
是的,这是《星际》全面超越《超体》的地方,不但在knowledge这条道上跑得比《超体》远,在life这条道上也比《超体》想得深。跟我们那些满城跑的怪咖geek们聊天,十个有九个会告诉你:科学的尽头是上帝,是爱,是life——无论他们来自化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还是宇宙中心。
伊甸园里,本来就有两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