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杜甫 〔唐代〕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作者】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主人,人称“诗圣”。
【译文】
白雪皑皑的西山,三城有着重兵在戍守,在南郊外的锦江两边,跨越着万里桥。
绵绵不绝的战争,使得与诸弟们无法互通音讯,流落天涯,身心遥远的我,禁不住潸然泪下。
现在的我,人生迟暮的时光,只能与这多病的身体相伴了;可惜的是,我至今没有一点功德,可以去报答圣明的皇帝。
我骑着马来到了郊外,放眼望去眺望着远方,实在无法再忍受这日渐萧条的人世间了。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当时的诗人住在成都草堂。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由于时局的动荡,非常想念弟弟们的思想感情。意境悠远,沉重悲凉。
首联“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描写了诗人骑马来到郊外时,所看到的情景。诗人由此在郊外野望的景色,从而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家国情怀。
颔联“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诗人因为战乱,与诸弟们不得不分离,从而引起了怀念之情,同时也是感怀自己流落天涯的心情,诗人所表达的真情实感,令人感动。句中的“风尘的是”指“安史之乱”造成的战乱局面。这“风尘”,使得诗人与诸弟们连音讯都无法互通,诗人不禁“涕泪”满面了。
颈联“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由上联中的“天涯”“一身”,引出诗人“迟暮”“多病”的悲惨现状,同时也有“未有涓埃答圣朝”的惭愧之情。此时的诗人已年过半百,所以说是“迟暮”之年,诗人发出了内心的叹息:我现在己经是人生暮年了,只有与这多病的身体相伴了,遗憾的是没有一点点的功劳,可以报答圣明的皇帝。深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和无奈。
颔联和颈联中,诗人用了对偶的句式,描写了他担忧家国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渴望报效朝廷的一片爱国之心。
尾联“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点题了“野望”的方式是骑马,抒发了诗人内心深深的忧愁。西山三城朝廷有重兵在防戍,这样会加重老百姓的赋役负担。想到这种情形,诗人不由得为国家日渐衰落,百姓贫困穷苦而担忧。
诗中描写了诗人“跨马出郊”,“极目”远望,近处的“南浦清江万里桥”,远处的“西山白雪三城戍”,都深深地映入了眼帘之中。“三城戌”让诗人想到了战乱烽火,“万里桥”使诗人产生了出蜀的念头。这结尾的二句,表明了诗人担忧的的原因,升化了主题。
诗人“跨马”离开草堂,外出郊游,目的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愁闷,结果却引发了他对战乱引起的亲人离别以及动荡局势的思考。一时间,各种纷繁复杂的情感,涌上了心头,令他愁肠百结,忧心冲冲。
本诗深深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