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逐光,终见星河
十年磨一剑,锋芒自可期。而当热爱与坚守撞个满怀,五年时光,亦能让梦想淬炼成钢。
2023年的风,捎来了第四届"寻找中国好老师"公益活动的讯息。彼时的我,怀揣着对教育初心的敬畏与试探,一字一句地填满申请表单——那不是敷衍的笔墨,而是把平日里对课堂的热忱、对学生的牵挂,都倾注在每一个字符里。未曾想,这份纯粹的坚持竟一路披荆斩棘,从众多参赛者中突围,成为全国最终100位"好老师"之一,亦是湖北省仅有的4人之一。虽因琐事未能亲临颁奖典礼,但当组委会的包裹跨越山海抵达手中时,指尖抚过冰冷的金属奖杯,却似触到了五年来最滚烫的梦想温度;那枚小小的磁吸胸章,轻若鸿毛,却承载着沉甸甸的认可。趁热打铁,我又成功入选《课堂内外》杂志社特约记者,仿佛是梦想给我的额外馈赠,让我能以更广阔的视角记录教育的美好。
2024年,第五届活动如期而至,主赛道新增的"思政好老师""科学好老师""美育好老师""心理好老师"四大分支,像一束束光,照亮了我想要突破的方向。回望自己的成长轨迹,科技教育恰是我深耕多年的领域,若能在这个分支有所收获,便是对这段时光最好的告慰。我毅然选择主攻"科学好老师",凭借去年的经验,网络申报一气呵成,剩下的便是满心期待的等待。一个月的时光在忐忑中流逝,审核通过的短信迟迟未到,我忍不住联系了去年对接的淑玲老师。很快,温暖的回复传来:首届"科学好老师"尚属试点,主要对接重庆本地科技工作者,外省教师需具备国家级以上荣誉。但组委会看到了我的热忱,将我调整至主赛道单元。虽有遗憾萦绕心头,但更多的是暖流涌动——这份体谅与变通,让我在追梦路上多了一份前行的底气。最终获得第五届好老师提名时,我既欣喜又忐忑,对连年申报可能挤占其他教师名额的情况心怀歉意,唯有在心里默默承诺:定不辜负这份信任,继续在教育路上步履不停。
2025年,第六届活动的细则摆在眼前,当看到"科学好老师"的标准愈发透明,要求也适度放宽时,我心中的火焰再次燃起。细数手中的科技类证书,从2021年3月的第一张地市级荣誉,到如今厚厚一叠省级证书,每一本都是汗水与坚持的见证。我深吸一口气,再次向"科学好老师"发起冲锋。这一次,命运没有辜负执着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老话,在这一刻有了最真切的意义。当成功入选的消息传来,我仿佛看到五年来所有的奔波与付出,都化作了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前行的路。
回望这五年,这条教育之路并非坦途,有坎坷泥泞,有跌倒时的狼狈不堪,但更多的是温暖与陪伴。黄冈市的"灯塔"们为我指引方向,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在我疲惫时伸出援手,我们相互搀扶着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独自趟过乡村科技教育的荒芜时,是他们的出现让这条路变得热闹而温暖。能在风雨兼程的路上,遇到一群向上向善的伙伴,一同奔向教育的远方,实乃人生一大快意事。
不想过多言说感谢领导的套话,只因多年工作让我懂得:不干涉教研之路,给予充分空间让我"自由生长"的领导,本就难能可贵。他们的包容与支持,是我能放手追梦的底气,这样的信任,早已胜过千言万语。
心中最柔软的感谢,要留给我的家人、那些为我引路的"灯塔",以及所有关心乡村教师的公益组织。是家人在身后默默支撑,让我能毫无顾虑地奔赴热爱;是"灯塔"们的悉心指导,让我在迷茫时不迷失方向;更是公益组织们用爱搭建桥梁,照亮了教育系统未能完全触及的乡野角落。正是这些光的汇聚,让我们乡村教师的努力与希望被看见、被珍视。
这,便是我眼中最好的光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爱为灯,照亮远方。未来的路还长,我将带着这份温暖与力量,继续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上耕耘,静待更多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