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有彩琴导师上课的地方,就有一大群去蹭她课的老师,这就是导师的个人魅力和她的影响力。
课上学员分享过自己的课例设计和朗读之后,彩琴导师开始对每一张幻灯片上的设计进行点评指导,她的不吝赐教让我们倍感温暖,她的一针见血又让我们惭愧折服。
当看到分享老师把教材版本写成了“仁爱英语”,我们并没有在意,与关注细节相比,我们更倾向教学设计,这是我们教学中的功利。
彩琴导师告诉我们这种版本的写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应该是“Project English”。除了这些,彩琴导师还指出分享老师在单词拼写上的错误,比如true 写成ture,标点符号要正确使用等等。
我很惊讶导师的明察秋毫,她总是能从细微处发现问题,而我们瞪着眼睛就是看不见我们的问题在哪,甚至还会觉得我们没有问题。
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彩琴导师着重强调要正确使用目标中的动词,而且设定目标的动词必须是“可操作”,“可达成”和“可检测”,而不是一个笼统的表达。比如我们用talk about 这个动词短语来定目标,那么这个动词短语就不如换成tell或list/compare;我们用I know做目标语也不合适,因为它表示“已经知道”。
彩琴导师告诉我们做人不可较真,但做学问需要较真,因为挑错是一种情怀。
导师每天都会看我的简书,她会认真阅读我写的每一句话,然后挑出我文字中的错别字发给我,最初我认为写错字是很正常的,因为我写完之后没有检查的习惯,但是导师告诉我一个人语言的涵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他的文化素养,我们的文字必须为读者负责。
所以我非常感恩彩琴导师,我总是能从她这里学到新知。彩琴导师告诉我们“你不需要成为我,但需要知道我对你的用心”。
是啊!在成长的路上有彩琴导师这样的高人指路,我们是何等的幸运,导师的指路加上我们的自悟和践行,我们就会更容易实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分享教学设计的那个老师非常感谢彩琴导师对她的批评指正,其实我想纠正她用的动词,把“批评指正”改成“帮助指导”,当我们换一组动词来表达,我们传递给别人的情感和意义自然不同。
其实不管是骨干教师培训还是名师培训,我们都要明白站稳讲台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方向。虽然教学设计没有是非对错,但是我们不能出错,不能在我们熟悉的领域里频繁翻车。
导师奔六的人还在坚持每天练习语音语调,我们有什么理由偷懒呢?
在导师分享《素养时代初中英语课堂的“变”与“不变”》这个讲座之前,导师先让我们列举出1-3条自己课堂上的“变”与“不变”,这个问题的设置非常好,目的就是让我们听课老师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
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指令是否可达成,比如我们问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Internet?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思考会没有方向,我们头脑中会有大量却模糊的内容出现,我们无法选择。
如果我们能从导师的设问中得到灵感,我们就会改变自己的设计,把这个问题换成Please list 1-3 things that you often do on the Internet.你会发现清晰的指令可以帮助学生寻到思考的方向,课堂参与度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我们习惯问学生“你们听懂了吗”,彩琴导师则是问我们“我说清楚了吗?”这两个问题的区别在哪里?很明显一个是从自己角度出发,一个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我们经常说“以生为本,育人为先”,落实到课堂上,我们从问题的设计中就能发现答案。
不会问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觉得自己没问题的人,其实自己就是最大的问题,一切的根源就是自己。
导师围绕“教”,“学”,“研”和“发”这四个关键字给我们分享,重点突出“研”这个字,她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能做好教研这件事,学会反思并用“写”为自己的成长赋能。
导师在会场表扬了我们这些来蹭课的老师,她也肯定了我们用文字赋能的教育行走,虽然我们的反思还比较肤浅,但我们已经上路,已经在路上,最起码方向没有错。
为了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如何写好教学日志,导师给我们推荐了David Nunan写的一篇教学日志。
David Nunan是谁?讲座现场几乎没有人知道,这让彩琴导师很是失望,她说我们每天在用教材,但我们从来不关注教材是谁编的,这就像学生每天都在上课但却不知教自己的老师是谁,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David Nunan教授是享誉世界的语言学家和教育专家,是任务型教学的标志性人物,他所主张的交际教学法对我国的二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彩琴导师用David Nunan的教学日志告诉我们如何去做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我们必须有把“问题”当做“课题”的意识。
我虽然也写过很多篇的教学反思,但是对比后发现自己的反思还是缺少深度,我只是单纯地突出了what,对于why和how这两个部分的践行还是太少,这是我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导师鼓励我们要争做研究型的教师,做优秀的研究人。她希望我们能基于自己的教学现状,立足自己真实的课堂,展开课题研究,只有在教中学习,在学中研究,在研中发展,我们才能做好行动研究的带头人。
每次听导师的课,我们都会有耳清目明的感觉,我们从她的课中总是能get到不一样的东西,导师总是能在谈笑间让我们所谓的“骄傲和固守”灰飞烟灭,但又让我们心服口服,乐在其中。
这就是我们可爱可敬的王彩琴导师,这就是她的独特教学风格与个人魅力。
感恩蹭课的幸福,感恩一下午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