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匣子
生硬地塞给学生
是最无趣的
学生不乐学善思
常常自己生闷气
其实
是最无能的表现
看看考试卷上的试题方向,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果然”,有了例句,学生也不会去写。不想思考,不敢写。
所以,只讲课文是没用的。于是,我开始探索。
怎样让课堂更有趣?值得深思。我很想把语文还给语文。生活皆语文,处处皆语文。站在讲台上,你就是语文。
26日晨诵《云》
抽查读的情况,有两个同学都是上来直接进入正文。让学生听问题,有一个学生听出来了没读作者。我告诉他们:要尊重作者,这是知识产权。就像你的文字,肯定要写你的名字,渴望别人读到。
再次诵读,读中有自己的理解。
“走过很多地方”,贾若龙读得很到位。
我便引导:走过高山,走过大海,还可能走过?
走到一个学生跟前直接示意他回答。
“走过沙漠”
“走过竹林”
“走过美丽的校园”
……
“走过高高的大山”
因为有高山了,随即,翟梓旭说:我可以改一下,改成雪山。先肯定其认真倾听,善于思考。我又稍微改动,改成了“走过雪域高原”。
再诵读,“云是一只走动的鞋子。”
郭梦欣说:“比喻句”!
提前接触了暗喻,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云,还可能是什么?抛出问题,留作思考题,鼓励学生仿写。拓展思维,一定是在每一节课,不仅仅是语文课。
阅读课,分享绘本《一口袋的吻》,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27日晨诵《寻胡隐君》
让学生自由读,部分学生隐字有点生僻,念“稳音”。嗯,猜得倒是有根有据!
解释题目的意思,给学生搭梯子。隐,隐藏,隐士。胡隐君,姓胡的隐士,应该是作者的朋友。
今天再读,学生都会读上作者了。
板书,复的含义就是又。简单理解五言古诗意。学生们饶有兴趣。
“这是什么季节?”
“春天!”异口同声。
“为什么?”
“从春风江上路一句可以看出!”
这是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考察了他的倾听能力和反应能力。
最后放出优美的学堂歌,学生们听得不亦乐乎。原来,学习语文的形式这么多!
27号下午美术老师外出培训,因为前两天用枯树枝装扮了教室,受到学生表扬,要出了“十万个理由”我来上美术课的理由。言出必行,说上就上。
果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要求,学生在课间早早准备好粘土材料,翘首以盼。
我是临时起意,捏手偶。以《坐井观天》为素材,创作青蛙和小鸟的手偶。课上,我仿照皮影戏,单口相声的场景,还给学生一人演俩角色,他们只觉得有趣。拓展:把你捏的手偶,也可以创编故事。
(讲故事比赛的道具,可不可以?)
希望我的学生可以收获一口袋的知识,还有一口袋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