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检视
第一部分,习惯养成
从5.0开始,到现在,因为上周末一直在旅途中,所以今天一并做认真分析
如上图,
绿色部分是做的不错的部分,每天坚持了
黄色部分是还凑合的,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够坚持的
红色部分是偶尔去做了,基本没有形成规律
下面逐一分析一下:
红色部分
微复盘和微复习,本身就是我比较薄弱,一直以来都很难做到的,最重要的是,这两个习惯我并没有采用100天重点养成的方式践行过。觉得重要,但始终没有下决心彻底搞定,又贪心想附带着就做好,看来难度很大。下周会努力做好,具体措施如下:
1、调低难度,微复盘5分钟一次,只需要1句话,就算完成;微复习10分钟一次,翻阅已经学习过的PPT一遍。
2、及时完成,每天不论何时,只要遇到抉择点,首选完成这两个项目,不要纠结。
3、不求结果,只追求形式和过程。
一个番茄钟的深度阅读,一直没有坚持下来
下周改为一个番茄钟的工作资料阅读,更贴近工作实际, 尝试一下。
黄色部分
跑步和健身本来一直坚持的很好,但三清山旅游确实比较累,而且次日有坐了一天的火车。回来之后全力以赴在工作上头,连每天的午觉都没法安排,前天(20180329)400多天来,第一次在跑步机上按下了紧急停车按钮。确实太累了!
昨天本来是跑步日,但感觉睡眠不足,加上前天的经历,努力说服自己,放弃一切想完成的目标,努力践行我自己提出的:“保证睡眠第一”;直接睡觉了。
综上,黄色部分,基本可以接受。如果下周遇到特别繁忙的工作安排,也一定是在保证睡眠充足的前提下,才进行高强度训练,否则就降速成慢跑,甚至散步10000步。识别关键任务,而不是执念于某个什么记录。
绿色部分
工作输出500字
5.0以来,每天都坚持了,除了昨天以外。与此同时,由于4.0延续下来的习惯,我居然现在可以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一篇500字以上的小短文。换句话说,我4.0的500字输出,到目前为止没有断过。这也许就是习惯内化成本领的一种体现吧,给自己点赞。
做的好,并不代表没有问题,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输出是主要问题,对于企业的核心任务,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目前我的企业在整合和创新阶段,大量问题找不到答案,因为没有数据可查。
2、工作输出没有一个重点方向,有点像杂记。
3、和4.0开始输出500字一样,还没有养成一个好习惯:早上选题,上午列提纲,工作中间思考,有空收集资料和理论依据,下午开始成文。
4、从4.0延续下来的公开500字输出,由于变成了次要任务,所以有几次不列提纲,直接就开始直接下笔。输出质量有所下降。
五分钟冥想
基本能够做到,甚至有时候还可以坚持10分钟,甚至15分钟冥想,对调节情绪很有帮助,要继续坚持。
1个番茄钟的愉悦体验
我一般会选择整理文字资料,我对于编辑整理文字资料一直很喜欢,很快能够进入心流状态,我选择每天抽出时间,让自己进入这个简单的心流状态来愉悦自己,体验心流的美妙之处。让自己始终能够知道心流的入口,这很很重要,下周继续。
第二部分,重点问题分析:
每天三件重要的事情,这是时间管理最重要的践行,其实任何时候都应该排在首位,并长期坚持。
从5.0到今天一共14天,因为有小打卡程序和5.0同学们的竞相参加,我在师友挟持之下,每天都坚持了,不仅如此,我还把我的部下干部组成了一个群,每天发工作三件事,也就是把各种习惯打卡都取消,只发工作任务目标,我做了一个讨巧的方法,就是我的表格在5.0小打卡上面、同事工作群里,都可以发出去,互不影响。反正5.0对我来说就是践行工作修炼的。
认真分析我我自己每天三件事,得出如下结论:
1、文字处理或者统计工作,如果不能在安静的环境下,无法做到专注,也就一再拖延。
2、一些必须完成的行政工作,虽然列为三件事(恶心的青蛙)但内心至少不认可其重要性,也就是说,内心的价值尺度,往往会忽略"紧急"这两个字。始终拖延。
3、一些任务太大,没有一个认真细分,按照项目每天展开,一块一块的吃掉的。
4、和同事一起完成的工作,往往共同高估自己的效率,没有把任务时间和辅助时间都算进去,任务时间估计不足,辅助时间更是忽略不计,导致被上级领导各种催促。
5、对公司内外的各种规则不熟悉,总以为记在本子上,档案里可以随时查找,就忽略了记忆,做起事情,尤其是商务谈判很被动。浪费时间。
下周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1、文字处理或者统计工作,早做,尽快做,或者委托他人做。
2、行政工作,周末加班搞定,然后奖励自己一下。
3、学会细分任务,领导交代的重大任务,尝试细分后,列出一个甘特图,和领导沟通,让领导也知道未来我每一步的里程碑大概在哪里。记得要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模块化运作。
4、识别关键任务,大量配置时间,忽略+断舍离其他任务。
5、每天一个番茄钟,熟悉各类规则。
6、本周末,制作一些管理表格,约束自己在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有趣、失败也无妨的小挑战
3月26日,一上午都是在交通途中,到了连酒店都没有Check in,就直接上了三清山索道,然后登顶。
我一大早上了车就开始迷迷糊糊的盘算,今天这三个青蛙怎么挑,最后为自己订了一个:与无位不熟悉的师兄弟深度交流。
于是我立即开始执行,在长途车上就和邵师兄沟通交流,谈古论今。但是直到三清山爬完,都快到晚宴喝酒了,还是没凑齐五个。
先说结果,很圆满,在这些师兄弟中,找到了和我专业有切合点的,可以给我人生指引方向的,提供借鉴的,可以给我上课的。
这样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一共深度沟通了7位。因为深度交流,我还看到了他们人生中成功的可贵品质,受益无穷。
反过来,如果我不给自己这样一个有趣,并且失败也无妨的小挑战,哪有那么多的小确幸呢?
小挑战:真正的小确定源泉。
2、抽离自己,观察自己,抽离团体,观察团体
在各种工作中,往往一个劲的往前赶,不停地干,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团队。
在这两个星期中,我在遇到一次小意外的时候,一会儿跟着大伙瞎忙活,一会儿又觉得没自己啥事,掉头走开干自己的事情,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发现一个师兄异常冷静而专注,总是冷眼旁观,但总是在关键时候,及时提供自己的帮助。
这件事情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抽离”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结束休假后,我特意找了一个时间,和自己的工作团队做了一次团建,我先是介绍了乔哈里视窗,然后让大家相互提意见,从我开始,一句话优点,一句话缺点。我记录并给大家讲解。让大家增进了共识,提高未来的协作性。
重点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工作的时候,不时抽离工作,观察一下自己,观察一下团队。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3、时间分配
前面提到过预估和准备时间不足的问题。
现在大部分都是探索和刻意练习,临深履薄,因此要做足准备工作;既然要做足准备工作,就要为筹备行动拿出足够的时间。
与此同时,计划与反思也要拿出足够的时间。
整理整顿,断舍离,收拾桌面,由于步步都是选择,也就非常消耗精力,而我往往把这些事情看成琐碎的不重要的事情,即使在精力高的状态完成了,也不给自己成就感和及时奖励,久而久之,越来越乱,越来越没有章法,越来越拒绝整理和条理化。也许,这些正式建立体系化知识的关键,甚至比学习到新的知识都更重要。
所以,足够的时间计划和选择,事前做充分的准备,专注做最重要的事情,事后拿出足够的时间反思和复盘;及时复习——结论就是减量!!
下一步行动是,每天晚上(9:30-10:30)留出固定的时间思考计划和选择。其他任务完不成也要截止,不能耽误睡眠时间。
4、归档
把归档当作任何一项工作的最后一项任务。
附录:求解:我很烦的几件事(随时增补)
1、电脑桌面一大堆的文件,我原来的做法是,每处理一件事情,就把相关文件做一次印象笔记的归档,这样到下班的时候,就可以一次性的删掉所有桌面资料,但现在事情太多了,就来不及做了。越积越多。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