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带孩子玩,总会遇到一些不讲规则的孩子,大人在身后高声大气的喊叫,孩子旁若无人的横冲直撞,所到之处,吓的其他人退避三舍,生怕被他撞上,他自己也从很高的滑梯上滚下来,摔得嗷嗷大叫。
还看到一个新闻说王某带着孩子去4S店买汽车,谁知道孩子趁爸妈不注意,这里摸摸那里看看,随后拿出随身携带的利器,划伤了好几部汽车。最后4S店报警,结果王某赔偿20多万。据说这个孩子在家极其溺爱,毫无规则意识,小霸王一个。
虽然正面教育讲究关爱孩子,赏识孩子,尊重孩子,但不是毫无原则,毫无规则的溺爱孩子。
恰恰相反,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规则的孩子,才会更有边界意识,才更有责任感,更遵守承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任何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没有规则意识的人,最终都将会付出代价,甚至是法律的惩罚。
试想如果没有规则,这世界早就乱了套。不讲规则,害人害己。作为父母,要从小在孩子心里树立规则意识。
什么是规则?是所有人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是所有人,共同遵守。具体内容包括一些社会约定俗成的东西,比如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尊老爱幼,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些规则很多显示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
还有一些是法律法规规定的东西,这些是一定要遵守的。否则的话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但是很多时候,家长给孩子定了规则,可是孩子不听,怎么办?
首先:疼爱孩子并不是没有边界的溺爱。
现在孩子少,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特别是隔代养育的孩子。孩子到了爷爷奶奶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被允许的,在孩子眼里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可以,不允许的。
有些爸爸妈妈管教孩子的时候,还会得到爷爷奶奶的阻止和训斥,孩子更是肆无忌惮。
家长要认识到,你可以原谅你的孩子,但这个社会可能不会那么宽容。一些必要的规则还是需要的。
其次:父母的规则最好不要反差太大。
现在的父母,大多有文化,有自己的教育观念。虽然很多方面来看这是好事,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往往不一样。父母教育不一样是很正常和普遍的。
差异太大的时候,建议父母双方沟通协调,最好以常管教孩子的一方为主,切忌父母双方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发生教育理念的冲突,或者当着孩子的面诋毁另一个的教育理念。
因为孩子的三观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在还没有形成时期,父母经常教育理念的冲突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无法辨别是非对错。
第三:规则不要太过繁琐,抓大放小
树立规则意识是必要的,但太过繁琐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反而不容易遵守。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规则,学会抓大放小,即在规则之内给孩子最大的自由。
制定规则的时候也问问自己:大人会遵守这个规则吗?这个规则是我们大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需要遵守的吗?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也就不要强求孩子都遵守了。
第四: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一起遵守规则
和孩子一起商定规则,而不是父母单方面的变成高高在上的规则制定者。父母做遵守规则的榜样,而不是孩子的“法官”,这样孩子才能通过父母遵守规则的行为来理解规则的含义,从而真正的而学会遵守规则。
比如父母向孩子展示“好好说话”“不大声喧哗”是什么样的,而不是一边教育孩子,一边破坏规则。
第五 规则的奖惩措施事前讲清楚,事后要坚定。
有时候事前没有说清楚违反了规则,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却在孩子违反之后父母根据自己当下的心情,随性的惩罚责难孩子,这是不可取的。事前应该和孩子说清楚做这件事情的后果是什么,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
执行的时候可以灵活变通,但要温柔而坚定。
总之,规则是共同制定的,态度是温和而坚定的,执行的时候是不妥协而又灵活变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