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为基层减负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减”与“不减”的平衡点,确保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减负不减质,增添干事“实效”。“基层负担重”这一窘境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需要较多的人力和资源,而基层的人力和资源往往跟不上需求;另一方面是工作权责不清、边界不明,工作体系不能高效运行。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就要防止以层层压实之名行推卸责任之实,严禁向基层“甩锅”“加压”,避免基层“责任超载”。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发扬“短实新”的文风会风,让基层干部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
减负不减责,增添担当“动力”。松绑绝非松劲,减负并非减责。科学决策一旦部署,就要挑起担子,抓紧工作。广大基层干部需要拿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主动到改革攻坚一线、创新创业大潮中接受历练,锻造担当的铁肩膀、练就成事的硬功夫。同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不断发现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优秀干部,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推动减负与增效“两翼齐飞”。
减负不减情,增添为民“真心”。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减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广大基层干部仍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事情、看待问题、寻求思路。不以“减负”作为“不出门看现场,不调研就写文”的借口,要做到科学减负,把“去基层找答案”作为日常工作的根本遵循,提升基层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加为民温度,干出真正让人民满意的业绩。
基层减负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能一减了之,要让基层减负,减到实处、减出实效,不断释放为民服务的活力和动力,不断开创基层治理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