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捕蛇者说这篇文章,文章不长,但是情节突转,令人意想不到,在孔子那个年代竟然就有这样的苛政和酷吏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捕蛇者说这篇文章恰恰是在描述体制的优越性,古代的体制与现代的有所不同,由于生产力的不足,体制的生活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转移到了非体制的百姓身上,也就是文中所说的“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乡亲们生活日渐窘迫,而捕蛇者“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在酷吏来临时能够“驰然而卧”,这正是古代体制的特点,其背后是血淋淋的支撑。“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古代的苛捐赋税如此地可怕,相当于是底层的百姓在供养所有的上层,苛政猛于虎,是这样啊。
反观现代,整个社会的运转某种程度上也是基于税收,每个人所缴纳的税款虽然并没有全部用于民生,但是相比于古代来说,生产力的提高所带来的好处就在这里了,至少不太会出现像是春秋时的捕蛇者其乡邻的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