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从中汲取不竭精神动力,用热血担当书写奋斗荣光。
铭记历史,是对胜利最好的致敬。80年前,中华民族以3500多万同胞伤亡的巨大牺牲,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胜利里,有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振奋,有百团大战重创敌军的坚毅,更有无数普通民众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万里长城”。如今硝烟散尽,但那些刻在民族记忆里的苦难与抗争,不该被时间冲淡。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记住:和平从不是凭空而来,唯有铭记先辈的付出,才能守住来之不易的安宁。
传承精神,让英雄之光照亮前行路。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胜利。杨靖宇“腹中满是草根与棉絮,仍拒降到底”的忠贞,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决绝,还有无数无名战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守,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我们不需要再面对枪林弹雨,但面对科技攻关的“娄山关”、改革发展的“腊子口”,依然需要这种不畏艰难、团结奋斗的精神。传承抗战精神,就是要把英雄的力量融入日常,在各自岗位上扛起责任,让民族的脊梁永远挺拔。
面向未来,以自强守护和平篇章。80年沧海桑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国家。从“两弹一星”筑牢国家安全基石,到如今在科技、经济、国防等领域的全面崛起,中国的发展壮大,本身就是对和平最好的捍卫。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在暗流涌动。纪念抗战胜利,更要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未来,我们既要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要坚持自强自立,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华夏大地。
(集安市财源镇人民政府 刘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