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爱的好朋友----双宝妈妈,终于想起与我聊聊繁花了。
她说:剧与小说,非常不一样,虽然她才看了开头;她的沪上同事们、黄河路附近的住户们说,非常不一样,不上海、很香港。
她看过小说这事儿,我一点儿都不奇怪,她看过的书,起码比我超出十年,虽然,她大我不到一周岁,所以每次交流,我说胜读十年书,一点都不夸张。
令我羡慕的是,舞台剧繁花她也看过了,“看过了”,这事其实在她那儿也不奇怪,羡慕的是,她离那些可以那么近、那么近……
近,是由努力与兴趣构成,她做到了,而且活得自在、纯粹、通透,这一点,永远是我羡慕不来的。
本来,我也是想聊爷叔的,尤其是看到镜头里出现这两个动作,我感觉游老爷子能活90+是有原因的,甭管是龟卧式,还是运动式,修炼,在我理念里异曲同工,绝对是有益于健康,乃至长寿。
更多的原因,还得是他通透。
应该都刷过他获奖感言,九十岁的老者,满脸智慧的样子。眼神清晰明亮,口齿清晰幽默,更厉害的是智慧,那句奖品“太重了”一语双关,思路非常清爽,表达也是诚恳又动容。
记得小时候看他的哑剧表演,不能说话、没有字幕,只能靠五官、肢体语言表达,所以,眉毛皱一皱,鼻子jiu一jiu,嘴角翘一翘,下巴一张一合,貌似夸张又不算过分的表演,至今记忆深刻。
从前有海派与京派之分,尤其在文艺界。能让大江南北都记得一些的南派男演,严顺开、游本昌两位老爷子,在我的有限的眼界里,挂前排。
当然,蹭繁花这波热度没羞没臊的人多了去,我就不再废话了。
其实我标图片“直男”,是不准确的。记得有演员曾经聊过一个话题,说观众很难把角色与演员分开后去评论演员本人,这点,确实确实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常常犯的。
但是,图片上这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直人”,编剧们、语言工作者们、文字工作者们,把这些众生相汇聚起来,让观众、读者去领会。
就像上面这段对白吧,得是到一定年纪的长者跟你交心的说这么几句,你才会听下去,觉得有道理。
爷叔这个角色,洞若观火,一针见血,事情、人,从他眼前过,他就知道“祸端”在哪儿。
而且他会时不时点阿宝。
阿宝呐,也聪明,“有数了”。
可惜,无论我看过多少“九转肥肠”聪明的角色,生活中我就是常常“没数”的那种直癌,依然被点不醒,可能只会吸收角色人物的“直”,自动屏蔽了那些“弯弯绕”对我的影响。
否则,怎么会有:
比如司长几次三番提醒我给后排人加加水,实则,是想让我给他空了的杯子续满;
比如司长喊肚子饿,实则是想没有手剥那个食堂取的水果,找个“平替;
比如没头没脑被安排了自己都不知道的“我要出差”,而实则只是找我做嘴替需要我操作流程。
而诸如以上种种,我,愣是听不懂……
因为,出差我身边,没有水杯我不喝水,
因为,我没有带零食的习惯我不饿,
因为,我不知道这些“别人的意图”,没有舔狗思维。
好吧好吧,以上,都是我反应迟钝的借口。
出了门,自己家的娃,我可以照顾得周到,带水带吃带衣服,思路清晰。
但是,出了门、饭桌上,我是无论如何做不到把“左邻右舍”当我娃一样照顾得了,直癌,没有那些“眼头见识”。要是在职场剧里,估计半集就被下线了。
所以,我还能活这么久,真是,简直就是奇迹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