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月十四日凌晨十二点零五分,我的手刚涂上了护手霜,所以拿着笔的时候感觉是滑滑的。写出来的字格外脱离它们既定的形状。就好像是对生活的掌握,是一种半可控半游离的状态。
所以现在我记录的其实是发生在昨天过去一天,一月十三日发生的事情。
这是哈里斯堡大学第一次在2018年春季学期的onsite session,从早上九点出门到晚上九点回来,很累,但是不少收获。脑子还在飞速旋转,思绪万千,必须记录下来晴空脑袋才能入睡。
主要是以下几个事件:
1.第一次真正安装并且打开了python,也第一次知道了它的各种比较直接的特点, 例如,它是做string的最好的工具,它很强大并且免费,但是唯一的缺点是运行速度比较慢。python一直威名远播,之前几个学期说到R的时候,总有人在下面喊着python的名字。今天终于得偿所愿,在python也运行了“hello world”。突然想起当年啃着C++和matlab的日子,第一句编程总是"hello world". 虽然我没有太多学习编程的天赋,但是如果把python看作一门语言,看作是英语或者是汉语,那么这种学习的快感应该来自于我对这个世界所取得的更多的理解,以及赶上这个世界的步伐的安全感。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许多新的事物风起云涌,最令我害怕的就是被这个时代所落下。因此还是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突然觉得这种心理和"庞氏骗局"也有一点相通之处。今天看一篇文章说, “任何一个依靠着新用户不断进入的庞氏模型,只要后续的进来的人的数量开始下滑,就必然会面临着崩盘的危险”。其实对我来说,仅仅是对我而言,也许并不适用于别人。我自身的价值体系也是一个我自身构建的庞氏骗局。此话怎讲,我要求我自己源源不断地从外界吸取新的知识去填补我过期的遗忘的或是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生活的知识,这本身就和庞氏是同一个逻辑,那就是不断投入。所以当我自身汲取新鲜知识的频率下降,我本身就会迎来我自身系统的警报,以及不安全感。我的大脑会向我发出指令,督促我去寻找在当前领域内的新的知识或者是新的领域。总之,不学习对我来说比学习更困难,因为我必须全心全意对付我自身的这一套对庞氏如此敏感的防御系统。
2. 与身边的人进行了一次适度的交流
其实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样的onsite session的, 相比起online session,这样有血有肉的丰满的形式更加让人有精神。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借此机会,我能够观察到,感受到,体会到许多与我在类似的生活环境下的人们的生活现状,主要是精气神儿层面的。
而且这种交流与观察是适度的,一个月中只有四个小时的时间去进行这项活动。这样的频率保证了这种观察体验的安全,礼貌和健康的。特别是每学期的第一次课,会有自我介绍的环节。这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你可以肆无忌惮地看着别人的脸在ta发言的时候,数ta脸上的痘, 看ta戴的眼镜的厚度,最重要的是看这个人发言的神色,以及说话的语气。从这短短的一分钟内,我几乎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否是我愿意去深交的人。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他们说话是有力气的,声音也许不是最响亮,但是节奏感一定把握的很好。句子之间的连贯以及停顿一定是透露着自信的。
基于外界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身份的限制,其实在这一个小小的教室里面,有不少来自许多优秀的公司的伙伴。他们依然坚持热爱生活的样子,让我感动。起码让我明白,我不是唯一一个在为生活奋斗的人,以及我所在经历的,许多其他的人也都在经历着。怎么说呢,也许算是一种奋斗者之间的身份认同或者是归属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