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米燕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写在大山里长大的60后、70后女孩的命运。
开学的时候,米燕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一蹦一跳地跟在米军和绍鸿后面去学校了。队里比她大一岁的女娃宋芝也去上一年级,这下可以天天和她一起玩了。
在学校里,米军总是和几个年龄大一些的女同学一起扎堆,米燕总是和宋芝腻在一块儿。她们在一个年级,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米燕跟宋芝他们,下课喜欢跳房踢毽子抓石子;而米军他们,找一个旮旯坐下来,静静地聊米燕她们听不懂的内容。
绍鸿经常旷课。他在上课的时间去河里洗澡抓鱼,然后卖给大队里修电站的工人们,放学的时间又穿好衣服回家去。米军和米燕守口如瓶,她们知道,如果这事被脾气暴躁的父亲知道,绍鸿少不了要挨一顿毒打。
可是,久在岸边走,哪能不湿脚。一天米会计有事路过,正碰上绍鸿赤条条地从河里钻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条一尺来长的鱼。
米会计拧着绍鸿的耳朵,气咻咻地把他狠揍了一顿。他真是恨铁不成钢啊!如果绍鸿是块读书的料,他砸锅卖铁也会供他上学。毕竟,他是以后要顶这个门楣的人!不像自己的几个女娃子,读再多的书,也是要嫁给外姓的。
绍鸿也不是盏省油的灯,他性格倔着呢。爹越打他,他越是不肯去上学。“我好歹不念书了。我不喜欢学校,看到书本就发蒙。你逼我念,我二年级还得学个三四年,哪年才能小学毕业啊?”绍鸿干脆跟爹摊牌了。
米会计看看面前的小伙子,敦实得很,个头比自己还要高出一截,肩膀也又宽又厚。他想了想,绍鸿讲的也在理,算了,让他回来种田吧,还能给自己搭把手。
别看绍鸿上学不行,庄稼地里的农活学啥像啥,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宋家湾里的人,都羡慕地跟米燕她爹说:“米会计,你真是有福气啊,绍鸿是个好把式。以后这队里,农活恐怕就数他最能干了。”米会计虽然嘴上客气着,心里也很安慰:这个娃娃没白养,才十四岁,就能帮衬自己干活。稻子成熟的时候,挑稻把上坡回家,他已经跑不过绍鸿了。不过,他每次都不让绍鸿担太重,十几岁的孩子,若是伤了力,一辈子就不能担重的了。
春去秋来,枫树的叶子又开始泛红了。淠河村背后的大山里,浅红、深黄、黛青,五彩缤纷,煞是好看。米燕和米军放学回来,小奶奶踮着小脚,兴冲冲地送来两个红鸡蛋:“快过来,这是给你们俩留的。一人一个。”两个女娃娃刚从学校回来,正饿得肚子咕咕叫呢。“奶奶,哪来的啊?谁家媳妇生了?”米燕嘴快,一边剥蛋壳,一边问。“你婶啊,你婶今儿个生了,给我生了个大胖孙子呢!嘿嘿!”笑容顺着小奶奶脸上布满的皱纹舒展开来。
小爷爷小奶奶的儿子78年高中毕业以后去当兵,退伍了分配在县城工作,是淠河村里最大的“官”。米燕听娘说,叔在县里是个什么部长,专门负责全县的民兵选送工作。
米燕三口两口吞下红鸡蛋,赶紧去告诉娘这个喜讯。米燕娘显然早就知道了:“你婶婶真会生啊,头一胎就生个男娃。”她的口气又羡慕又嫉妒。
“公家的人只准生一胎呢。她要是这胎生了女娃,就再没机会了。”9岁的米燕居然也知道一些关于计划生育的事。
娘有什么心事,都会跟米燕唠叨唠叨。别看这孩子年龄小,古灵精怪的,聪明着呢。“燕儿啊,你叔捎话过来,问我家四个女儿,能不能去一个给他们带小孩呢。你婶婶现在做月子,没人伺候。月子以后,他们夫妻俩又都要上班。你跟米军在上学,这明摆着只能米英和米香去一个了。可是她们俩,家里都缺不了啊。”
“那就告诉他们,都走不开呗。让他们再想别的办法。”米燕觉得这太简单了。
“不行啊。”娘说,“你叔可是个大人物呢。他轻易不张口,张口了怎么能让他的话掉到地上。我们再难,辛苦点也就过来了。再说,你爹肯定不会拒绝的。他跟你叔一起长大,虽不是亲兄弟,感情就跟亲的一样呢。”
“那你就让爹决定吧。免得他到时候怨你。”米燕给娘出主意。娘“嗯”了一声,她也是这么想的。
米会计干完农活回到家,听媳妇说了这个事,毫不犹豫地就决定让大女儿米英去。“米英大一些,做事也利索。”他说。他心里想的是,我们庄稼人,苦一点累一点的不要紧,怎么着也得支持兄弟。兄弟可是在县里做大事的人。
米会计夫妇是典型的大别山里的农村人:自己再苦,有点酒肉,舍不得打牙祭,总是留着招待亲戚朋友;自己再累,能帮别人一把的时候,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写一篇农村题材的小说是我的夙愿。沐儿感谢您的阅读和喜欢。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