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冯梦龙
艳歌是一个极丰富的文学宝藏,在崇尚贵族情调的读者眼里,它或许不像庙堂文学或所谓的纯文学来得雅致,但其情真言直,风趣泌辣把人带入到一种坦率纯洁的艺术境界。即使是一些风尘女子的倾诉,也摆脱了扭捏作态,表达出自然强烈的内心实感。
冯梦龙《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
(浮白主人述) (天下唯有一“真”字,即可破无聊之人对冯梦龙之诽谤)
○前叙
三句山歌一句诗,中间四句是新词,偷今换古,都出巧思,郎情女意,叠成锦玑,编成一本风流谱,赛过新兴银绞丝。 【注】是指全诗八句中,第一、二、七句根据山歌改写,第八句取自《千家诗》,这四句都是七字一句 (但常有很多衬字),中间四句都是四字一句,为编者所拟。
○将谓偷闲(顶上丝字起、下同。)
丝丝绿柳映窗前,系弗住个情哥去后缘,花栏绕遍,春怀可怜,取花消遣,把金瓶水添,梅香不识奴心苦,将谓偷闲学少年。
【注】将一个女子思念郎君的心态描写得栩栩如生。艳诗在民间。 一句出自北宋诗人程颢的《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冯梦龙高扬情感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旗帜坚持以情为本强调情本永在、情之可久对情感属性作了本体性规定。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而惟情不虚假(注冯梦龙《情史序》)。
冯梦龙认为情不但高于万物派生万物而且贯通万物感化万物成为维系人类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的纽带。人类社会、人际关系因情通、情化而整合、协调地发展。情不但生化万物和感化万物而且灵化万物和醇化万物情主动而无形忽焉感人而不自知具有圣灵化、激活化、升华化特点。在情与人的关系上人生死于情者也情不生死于人者也注《情史情灵类》卷末总评。情感具有起死回生的超越力量情为人的存在和本原性、动力性作了证明。
以情为教、情感化导的情教说冯梦龙在情本论的基础上提出情教说着眼于情感的社会教化功能。他借助经典权威和原典精神作为其情教论的理论依据。《六经》皆为情教也。《易》尊夫妇《诗》有《关雎》《书》序嫔虞之文《礼》谨聘奔之别《春秋》于姬姜之际详然言之岂非以情始于男女注冯梦龙《情史序》。这里不仅以原典精神确认情感的本体性质而且进一步确认情感的教化功能注《易传系辞》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李贽解释说:“情始于男女男女交感化生万物”。这就从宇宙生成论角度揭示出情感的本体论意义。
自然人性论是禅心在世俗生活中的栖居。禅宗主张自性自修万法尽在自心凡事随缘任运纯任自然不加造作方做得本原自性天真佛。李贽对此禅宗旨意颇有会心“饥不饭困不眠,劳劳嚷嚷共参禅,世人尽作奇特想,欲就空中觅佛仙。”此乃由反面破人之执劝人成佛莫向身外求。他认为带着觉悟的心灵回到感性的世俗之中才是禅的最高境界。只要“发心苟真则悟与不悟,皆为戏论”。妻妾田宅、治生产业、仁义道德正是成佛悟道的内容。
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理学大师程颢要知道他的诗借用写艳情,非从坟墓里再爬出来不可! ○万紫千红
年少娇娘、行过百花亭,只见春风吹动百花新,桃花铺锦,梨花绽银,木香含蕊,蔷薇吐心,(姐道、我郎呀、)小阿奴奴分明是,天上琼花世上少,莫道,万紫千红总是春。
【评】路上的野花莫要采.
【注】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怎能去游春呢?
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
冯梦龙先借朱圣人、程圣人的诗写艳诗,看来有意所为!
○秋迁院落
春来夜夜忆私情,手托香腮眼看灯,罗帏寂寞,捱过五更,衾寒枕冷,凄凉怎禁,(姐道、我郎呀、)你自来欢娱所在嫌夜短,教奴奴秋迁院落夜沈沈。
【评】此为《西厢》双文之心声。
【注】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他在《春宵》这首诗中,以清新的笔致描写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写花香,写月色,写高楼里传出的幽幽细吟的歌乐声,也写少女们为了不让美好的时光白白过去,都在尽情地寻欢作乐。 ○出门俱是
沉沉春暖百花新,姐儿打扮去游春,粉容娇面,胭脂绛唇,绣鞋罗袜,藕丝绢裙,(姐道、我)扇子虽拿、遮弗得个众人眼,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遮:等于“这”。唐 - 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出门游春本来就是要去臭美的么!
○月移花影 人人花下尽欣欢,偏有姐忆子情郎心转酸,千花并蕊,偏奴影单,蜂忙蝶乱,知郎在那边,日里个档凄凉、我还排遣得去,(当得起个)月移花影上栏杆。
【注】夜直 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这首诗是写春夜不能人睡,有感而发。这时正当诗人推行的新法受阻,在更残漏尽的深夜,看到香已成灰,更漏将尽,而轻风剪剪.寒气袭人,欲眠不得,只有眼睁睁看着花影随着月光移动,不经意间已爬上栏杆,表现出一种寂寞和无奈的心境。
○计程应说
栏杆月上两更天,别郎容易见郎难,朝来书信,约我重谐凤惊,眼前不见,(教我)泪痕怎乾,挑起子个红灯、重把书上归期仔细看,计程应说到常山。
【注】题邸间壁 郑 谷 酴醿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初春的深夜,酴醾的芬芳不时飘入梦中。醒来时,只见翠绿花木掩映着一道道的院门。燕子也安闲地歇息了。烛光渐渐地黯淡下来,房中更显得清冷,计算着出门人的行程,按说他们该到常山地界了吧。 ○绝胜烟柳
山前劝酒别情哥,算来又是半年多,情人一去,有谁伴奴,春来秋去,光阴似梭,(姐道、我郎呀、小阿奴奴)虽是一朵野花、从弗曾经个蜂蝶采,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就是再把早春的景色与暮春的景色作比较——前两句“小雨”“草色”其实都是早春的景象,一场清新的春雨之后,原野上绿意茸茸,邀望可知是春草出露嫩芽,蒙蒙茸茸,清新可爱。这个很容易看出来,字里行间韩愈的笔触也是轻快而俏皮的,传神至极。“烟柳”2字,柳在未出叶之前,只是黄嫩的芽,甚美,烟柳,却是蒙上了水气,或是飞絮,当柳叶长得茂盛之后,成片望去仿佛浓烟一片,故而得名。 在这首诗中烟柳就不是韩愈同志的原意了。辛弃疾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这分别是说暮春时节之时,而末句便是: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
○总把新桃
都来腊尽一年多,短命冤家撇子奴,薄情短幸,风流半途,怜新弃旧,前情尽辜,(姐道、我)侬恨杀子冤家、也去重寻个,总把新桃换旧符。
【评】又包二奶了,喜新厌旧,中国男人就这德行,自古至今皆如此,何必哀叹!
【注】王安石的绝句《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大年,贴春联,是中国千百年的风俗。
○一朵红云
桃符贴上约情郎,手执子情郎同进房,两情相爱,倒在象床,解开罗带,麝兰喷香,(姐道、我)侬抱子雪白样情郎、盖子红绫被,(好像)一朵红云捧玉皇。
【注】东坡《上元侍宴》,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皇帝临朝,礼仪最繁琐,等级最森严,皇帝高高在上,臣子战战兢兢。但诗人却把它描绘得庄严肃穆,典雅隆重,完全是一派歌功颂德的景象。 这句用到此时,东坡先生若知,大家赞赏。东坡先生也是风流高士。
○门泊东吴
玉皇许我结姻缘,分明是玉女金童做对眠,眼前虽好,他时怎圆,欲图长久,须是改迁,(姐道、郎呀、我听你)学子个姑苏台上西施去,门泊东吴万里船。
【评】让我们一起私奔吧!去哪儿呢!
【注】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后两句解释为:从窗口可以看见秦岭长年不化的积雪,在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故烧高烛 船前头结缆接情郎,接着子情郎像一块糖,欢眉笑眼,齐入洞房,云浓雨腻,谁觉夜长,情哥郎只怕小阿奴奴困子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苏轼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物我合一的境界。
这首艳诗深得东坡居士原诗之意境。这就是情,不是艳,更不是淫。人生美好的时光苦短,非一般佛呆子所能理解,深得禅意以及庄子情怀。“只怕小阿奴奴困子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句妙绝!冯梦龙真天才! ○牧童遥指
妆台前插柳是清明,二八娇娘去踏青,寻芳拾翠,千人万人,奴归独自,迷却路程,日落西山、不知啰哩是奴家里,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意境很美!超过杜牧原诗,什么“行人欲断魂”没有了,人生本来就很好,哪里那么多忧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晓窗分兴
村前村後结私情,且喜今宵好事成,谯楼无礼,看看五更,昏天黑地,郎要早行,(小阿奴奴)只推肚痛、要烧个姜汤来吃口,(东间壁)晓窗分与读书灯。
【注】王禹偁《清明》诗句。全诗:“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写诗的时间当是清明过后,即清明的次日。因此“邻家”或“邻翁”的“乞火”才会是“昨日”———即清明早晨的事情。邻家按故事过了寒食,需要“乞火”,而作者不但清明兴味全无,连寒食也了无意绪,照旧点灯夜读直到天明。所以,当邻家乞火时,他可于晓窗将夜读尚未熄灭的灯火分与邻家。这才叫“分与读书灯”。这首唐诗描写了封建时代贫穷的知识分子过清明节的冷漠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角,抒发了清寒之士的苦衷。
○家家扶得
灯前独坐等郎归,情郎酒醉烂如呢,良辰美景,花枝酒杯,玉楼人醉,金勒马嘶,(姐道、)弗是我郎一个能贪酒,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王驾著作,作者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轻烟散入
归来窗上月光斜,个样有信行个情郎、教我那放他,把名香满艺,高烧绛蜡,山盟同设,恩情转加,(姐道、郎呀、)个星香烛辉煌、才是我搭你两人心里火,莫要放个,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吹面不寒 家乡迢递信难通,私忆子情郎病转凶,恹恹憔悴,减却旧容,眼昏鼻塞,头儿似空,(小阿姐道、)我侬做成个样相思病,怕杀子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妙句之妙)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衣衫渐沾渐湿,杂着杏花的芬芳;杨柳吐青,天气转暖,春风拂面,醉人宜人,伴着杨柳的清香。剪剪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 色里,何等惬意。雨,冠以杏花;风,冠以杨柳。雨,是杏花浸湿过的雨,似乎更纯净;风,是杨柳筛滤过的风,似乎更清爽。杏花雨,杨柳风,把风雨花木糅在了一起,使 春意的色彩渲染得更加浓重。
○一枝红杏
风流不姐出妆台,红袄红裙红绣鞋,後园月上,情人可来,无踪无影,(只得把)梯儿展开,小阿姐儿三寸三分弓鞋、踏上子花梯伸头只一看,分明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杖藜携酒 来
迟去慢姐心烦,等待郎来就挟介个酸,低头有谢罪,望娘始宽,(只为)乡亲拉去,游山路长,(姐道、郎呀、)你後生家掉子花扑扑正经弗去干,到跟子个杖藜携酒看芝山。
【注】《题屏》 北宋 刘季孙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梁间传出燕子的啼声,呢呢喃喃的。它们在说什么?竟将我的闲梦惊醒了。别人如果知道我希望明白燕子的话语,那一定会惹人奇怪。于是一个人拄上拐杖带一壶美酒登芝山去吧。这诗中的人看似悠闲恬淡,其实还很寂寞,“说与旁人浑不解”一句,似乎透出有种郁郁不得志的抱怨,那么“杖藜携酒看芝山”就是对这种心情的解脱,虽然有些自嘲的意思,但也不失为洒脱。这种成熟的人生观,现在的读者读起来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东风吹水
山前别子我郎回,思忆子情郎常皱眉,危栏独倚,天空鸟飞,眠思梦想,此情为谁,小阿奴奴立在门前、要等郎船到,只见东风吹水绿差差。
【注】宋·张拭《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语译] 季节回转,一年将尽,冰霜少了,春到人间.草木首先感知。只觉得眼前一片生机勃勃,东风吹得碧绿的水波漾漾起伏。
○轻薄桃花
差千差万跌心头,想起情郎嘴薄嚣嚣、真是油里油,把甜头撇下,要丢怎丢,把佳期辜负,要休怎休,(姐道、郎呀)你自家是个样颠狂柳絮无常性,再捉我变子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出自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
○怕有渔郎
流水桥边正是百花村,姐去攀花撞子介个郎有情,你贪我爱,霎时便成,云收雨散,各自躲身,(姐道、郎呀、)偷伴来时依旧偷伴去,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庆全庵桃花 作者: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桃源在常德府武陵县。传说晋有渔人王道真,沿溪捕鱼,见溪上有桃花逐水而来,因逆流而上,寻至洞口入,见桑麻鸡犬,桃花相映,平生未历,不知何境。问其土人,谓曰:“吾等先世避秦之乱,来此居住,不知几何岁月,亦不知是何朝代。男耕女织,不与人世相通,君何为至此?”道真辞归,以告太守,使数十人往访之,竟迷失其处。
○尽是刘郎
津津流水过桥来,姐忆子情郎心里呆,相思病染,眼儿倦开,容颜消尽,刚剩瘦骸,(小阿奴道)我侬个样病根弗是别人种,尽是刘郎去後栽。
【注】刘禹锡唐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前度刘郎 栽花小姐瞌困来,半掩房门嫩去开,朦胧睡里,情人自来,裙腰偷解,把奴弄乖,(小阿姐道、)我觉来时只道巫山梦,再是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刘禹锡的诗化为成语:前度刘郎。
○沙上凫雏
来时正是二更天,共郎做个并头莲,销金帐里,情浓意坚,双双戏耍,花心正鲜,(姐道、)我纤纤玉手勾郎睡,好像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漫兴(其七) 诗文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译文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地一个叠着一个。竹林里笋根旁的小野鸡,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