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得尔复失的雅克萨,留给今人的警示和意义
两次的雅克萨之战,让本已落入沙俄手中的雅克萨和黑龙江南北流域,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雅克萨之战,彰显了国威,守住了疆土,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遗憾的是,在雅克萨之战结束的一百多年后,沙俄又侵占了我们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就包括雅克萨。如今只留下曾经的驿站驿道,与雅克萨隔江相望着。那么,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雅克萨,会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哪些警示呢?我们可以从两国发展的历程看出些端倪。
当雅克萨战争发生时,清军能够取得胜利,是将士们和当地少数民族不惧艰险、协同作战、英勇献身的结果。但也是当时康熙皇帝周密部署、运筹帷幄、英明决策的结果。在中国的历史上,康熙皇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在他执政期间,曾发生过很多关系国运的大事。如除鳌拜、平三藩、战沙俄、收台湾、平定西北的噶尔丹叛乱。康熙本人不但精通传统文化,又曾向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学习西方科学。正由于他勤于国事,好学不倦,施展出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此时期,大清朝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最多、国力最强盛的帝国。此时的疆域,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至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人口也达到3亿,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大国。
但清王朝后期的统治者,则完全丧失了进取精神,陷入了天朝大国、目无他国、自尊自傲的美梦中。而在这种醉生梦死中,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此时的清王朝为了维护满族贵族的统治和利益,仍然坚守陈旧僵化的封建制度,继续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实行保守倒退的“禁海令”。这些闭关锁国的政策,严重阻碍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禁锢了国人的思想,最后导致清王朝走向了一条缺少生机的道路。以致到了乾隆晚期时已经严重落后于西方,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也彻底失去了与列强对抗的资本。
当我们把目光看向同一时期的沙皇俄国,就会发现,沙俄走向了与清朝完全不同的道路。
在《尼布楚条约》签定的这一年,17岁的沙皇彼得开始掌控国家大权,年少的彼得看出俄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野心勃勃的彼得先是到欧洲考察学习西欧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以及治国之策。他组织有250人的学习考察使团前往欧洲,甚至他本人也以一名下士的身份去了荷兰、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组织构建、文化礼仪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他学习造船技术,还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段时期的船长。他通过历时一年多的实地考察和实践,亲眼看到了经过文艺复兴洗礼和工业革命的变革,正让整个西欧焕发出勃勃生机。正是这种求知精神,让彼得大帝回到俄国后就开始进行改革,他的改革涉及全国几乎所有的领域。他一生中主持颁布了3000多条法令,他改革政治制度,精简机构,实行监察制度;鼓励兴办企业,请进来千余名各类专家;建立众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学校和科学院;创立海军和军事院校;选派贵族优秀子弟出国学习。
沙俄经过彼得的这一番改革,把从前那个封闭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引向了一条全新之路,国力日益强大,造就了俄罗斯帝国。强大后的俄罗斯,其侵略扩张的贪婪野心不断膨胀,终于在一百年后,趁火打劫,再度侵占了雅克萨。
大清帝国和沙皇俄国的不同发展历程,也让我们看到了固步自封和开放变革两种观念的发展差异:一个日渐衰落,一个振兴富强。也让我们看到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的差距。通过这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打破落后的制度规则,接受先进的科技文明,融进时代的大潮,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以求实的心态面对自己,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国家才能真正发展进步,国家强盛,边境才能安宁。
雅克萨的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历史也证明,国家的繁荣昌盛是边境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边境地区的繁荣发展是边防稳固的重要保证。对此,我们作为大兴安岭的一员,身处祖国北疆,一定要增强边疆意识和国家意识,生活在这里,就是为国家守卫边疆,建设边疆。虽然环境和生活条件艰苦了些,但这是有价值的,也是光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