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28日一大早,我和同学从阅马场坐公汽穿越大半个城到了光谷会议中心, 参加当年第一场应届生招聘会。
彼时的我,穿着前一天,在中南广场的艾格专柜花了1200多块买的全套职业装;化着淡妆、拿着精心设计和重金打印的简历,信心满满。阳光透过车窗扑在脸颊上,映衬出自然的桃红色。那时的我,手握的,不是薄薄的简历,是美好的未来。
为什么想到这一幕了?因为今天,忽然感觉昨日重现。
2018年9月28日,我穿越大半个城去鲁巷见客户。又从光谷坐二号线到金银潭见第二个客户签合约书。之后赶回学校接孩子放学,送她培优,再趁着她上课的时候去送份合同,做个颈椎的治疗。做时间精确到分钟,稍有懈怠,就会影响到下一个安排。
我穿着在淘宝上花80块买的T恤、800块在北京出差时候买的lululemon的运动裤,脚蹬公司发的刻了我名字的耐克“功勋战靴”,背着英语流利说打卡挣的背包,坐在拥挤的二号线上。而此时已是午餐时间,饥肠辘辘,摸到包里昨天从领导桌上顺的硬梆梆的茶点,喝着开早会时发的果粒橙,没有阳光映衬,脸颊依然桃红——因为我涂了腮红。
2004年,我疯狂考证——英语四六级,证券、期货、银行从业各种证照拿了个遍,爹妈给的银子、自己赚的银子,让我过得锦衣玉食。我很在乎每天穿什么,买衣服绝对看牌子,吃饭喜欢吃西餐,天天捧着各种MBA或者金融类的全英文书(好吧,从来没看完过)幸好那时候没有微信,如果有,我一定是那个最爱装优雅的人。
招聘会那天,从招聘会现场返回的路上,内心异常沉重——我的简历,别人看一眼,随手放屉子里、扔筐子里,除了“简历先放这里,如果符合要求,一周内我们会通知你面试”之外,没有人跟我多说过额外的一句话。我当时觉得找工作真的太难了,那么多人在竞争,好的职位就那几个,我如何才能够脱颖而出?
彼时,我是待出阁的姑娘,外表端着,内心惶恐。
而今天,我不用害怕因为穿着普通、没有头衔会被人看不起。
虽然依旧还是那个普通的妹子,思想反而简单了很多,但是处理的事情、面对的挑战却变得越来越复杂:做好份内份外的工作+学实用的技能而不是为了炫耀+花时间运动和做早饭+督促和辅导孩子好好学习+帮助身边的朋友处理一些他们无法独自面对的事情……这个+不断再增加。
人的精力有限,做的多了,想的自然就少了;而想得少了,人却活得充实了。
能力和责任心是怎么增强的?是靠事情一件件堆出来了。
为什么要来工作?为了“自我实现”。——世界上也不是所有人都向往电视剧里那种大富大贵,普通人找份好工作,无非是为了多挣些钱。
许多从普通原生家庭中成长奋斗起来的人,在成功后,那些时髦华丽的东西肯定有,并且也越来越熟悉,但是真正令他们感到舒适、放松的,依然是生活中的烟火气——比如吃完米其林大餐后若有所思地回家,必须煮碗泡面加根火腿肠热乎乎吃下去才觉得真的活过来;又或者看剧的时候,用来配香槟或威士忌的,是水煮毛豆和香辣鸭翅。
是的,许多人对“成功”或者说“幸福”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定义:成功、幸福,就是有选择的能力。
我的一个朋友就非常享受这种放松而自得的状态,虽然挣得不少,但她轻易不露富,豪车躺地库。坐11路、爱骑行、工作之外不想社交就想自己静静呆着、送小孩儿上公立学校……总之,过得非常环保。她因此觉得自己心态特别健康,即使马上破产一文不名,也能过得很好。
但去了一趟某牛逼公立医院之后,她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孩子有个小问题,需要看一个顶尖专家,全中国最顶尖的那个科室的专家只在那个牛逼医院上班,而且因为太权威,人家都不稀罕在外面兼职,于是就算最贵的特需专家号也是秒光。
抢号抢不到,辗转托人请专家加了一个号。然后在人头攒动的候诊厅开始等,伴随着小孩儿尖利的大哭、老人撕心裂肺的咳嗽和利落的吐痰、另一个科的病人在旁边滔滔不绝地谈论治疗某种高血压要怎么吃药……
从早上八点一直等到中午十二点半,筋疲力尽的专家才得以花2分钟帮有轻微洁癖已经濒临崩溃的她看了看——这时唯一能支撑她的,只有内心那点儿不甘:靠!都等了这么久,来都来了,不看亏大了!
离开时,经过医院的走廊,里面满满是来自全国各地,无处可去的病患家属,在冰冷的地砖上铺了褥子,男男女女就这样横七竖八睡在墙角——那一刻,疲惫的朋友心里只剩下怆然。
最可悲的是,在这件事上,居然无人可怪。她等得那么久,愤怒吗?可是年届六旬、全中国能排上号的牛逼专家从清早7点一直看诊到晚上7点,中午别说午休,就是午餐都是边坐诊边匆匆吧啦了两口,看诊到最后差不多面无人色,然而对待病情依然一丝不苟。
医院环境确实嘈杂混乱,但对于那些外地奔波而来、治病费用已经是沉重负担,能允许他们住在走廊省下一点旅馆钱,却是又一种莫大的善意……
一切都不完美,但就只是现实本来的样子而已。
从这以后,我的那位朋友立刻花了些成本,拥有了优先医疗VIP的资格,并且再也不说自己能回到艰苦创业的生活了——她清晰感受到了多年奋斗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根本改善,并不是那些她主动放弃的、看上去奢侈的享受。
恰恰相反,奋斗的价值体现得如此微小,平时几乎注意不到:在大多数令人抓狂的生活琐事上,有选择的机会,可以不用等了。
这种差别平时不明显,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在不知不觉为许多细小服务付费之后,生活其实已经默默运转得十分舒适,但一旦真的碰到新坑,就如黄钟大吕、当头棒喝,让你明白:最能无声无息摧毁一个人全部耐心的,是无望的等待。
2004年招聘会回来那之后的两周,我手机24小时开机,时刻保持警惕,等待这电话铃的响起——企盼的眼神,一点点暗淡下去,直到我彻底失望。除了失望,我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时至今日,事过境迁,我会努力,不再为得失发愁,;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了说NO;学会了与周围的人和事和解,学会了热爱打破人设后的真实。
要不要挣钱?一定要的。不要羞于谈钱。
挣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买一个东西,不是因为它便宜,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它,拥有它会感到开心;抽出时间付出金钱去旅行,不是为了打卡刷朋友圈睡到比自己家还不如的烂酒店里,而是想享受放松的心情、看看不一样的世界;是为了能有更多选择的权力,有说不的自由。
愿每位90、00后都能比我们这代人,更早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