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标签越粘越黏。
很多时候根本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不会不敢还是不喜欢。反正就是能躲就躲,不愿意浪费时间。但看到别人呼朋唤友、勾肩搭背、三五成群,又不免心生羡慕。可下一次被cue第一反应还是“达咩,快跑”。虽是这样,每次进入社交场合,我还是可以跟换了个人似的,瞬间换成精力饱满、热情爽朗的状态。当时好像也没觉得多烦多难,挺上得了台面的。往往等到事后恢复期,才觉得由外向内再向外的身心疲惫。
一想到和半生不熟的人打交道就很烦躁,因为是讨厌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社交意味着我需要付出十倍的警觉去审时度势、察言观色。尤其对认识的人,不能向面对陌生人那样,要么将客套进行到底,要么干脆不计后果放飞自我。每次心有余悸的交锋都意味着心力的快速损耗。但仔细想想,对言语行为的过度斟酌以及对别人反应的极度在意,表面看起来是在为对方着想(我之前也深信不疑,经常自我感动),本质上其实还是太关注自己。
换句话说,我并没有把交流当作一次平等坦诚的想法互换,而是将其视作一场危机四伏的双商测试。后果就是太纠结作为考生的自己表现是否得体,而把交际场域下你来我往的信息传递放在了次位,本末倒置。
想要克服,首先,转变注意力,把苛求完美的偏执化作获取新想法新知识的动力。从仔细聆听对方开始,附以真诚开放的表达。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是追求简洁、高效、有价值的对话。说白了,别老惦记着别人眼中的自己是啥样,多关注关注眼前的人,和当下正在进行的对话本身。
与任何人沟通,保持礼貌尊重之外,自己也应不卑不亢。不必过分在意对方心里怎样评价自己,是好是坏,反正听不见心不烦,达成沟通目的最要紧。重要的是学会自己把控说话做事的节奏,做到从容淡定,不忧不乱。这对缓解社恐极为有用,亲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