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五种方法,学会如何关照自己》有感
一、厨房灶前的“急脾气”
翻到书里“深呼吸”那一页时,窗外的风正吹着楼下老槐树的叶子,沙沙响着,我忽然就想起上周六傍晚,我妈在厨房忙活的样子。
我妈这辈子没读过多少书,说话做事都带着农村人特有的干脆,性子也急,手里的活儿从来停不下来。那天我放假回家,刚进门就闻见红烧肉的香味——她知道我爱吃,提前半天就炖上了。我凑到厨房门口,看见她正站在灶台前,一边搅着锅里的汤,一边低头擦着案板上的水渍,脚边还放着没洗的青菜。
“妈,我来洗吧!”我刚要伸手,就听见“滋啦”一声——锅里的热油溅到了她手背上,立刻红了一小块。我吓得赶紧找烫伤膏,可她却摆摆手,顺手拿起旁边的湿抹布擦了擦手,又接着搅锅里的肉:“没事没事,这点儿烫算啥,你爸一会儿就回来了,得赶在他到家前把菜端上桌。”
二、田埂上的“不停歇”
我看着她手背上的红印,心里酸酸的。其实我知道,她不是不怕疼,是总把家里人的事放在最前面。就像去年秋收的时候,她在地里割稻子,不小心被镰刀划了个小口子,血都渗出来了,她也只是用衣角随便擦了擦,接着弯腰割稻,直到把最后一捆稻子扛回家,才想起找创可贴贴上。那时候我跟她说:“妈,你别总这么急,歇会儿再干也不迟。”她却说:“地里的活儿哪能等?耽误一天,收成就少一天。”
三、教妈妈“慢下来”
书里说,“深呼吸不是矫情的事,是让自己慢下来的小办法”。我忽然觉得,这话特别适合我妈。她总把自己绷得太紧,像根拉满的弓弦,忘了停下来喘口气。其实她不用总想着“要给我们做饭”“要把地里的活儿干完”,也可以在炒菜间隙,靠在厨房门框上,慢慢吸一口气,再缓缓呼出来;也可以在割完一捆稻子后,坐在田埂上,晒着太阳歇两分钟。
我妈总说自己是“粗人”,不懂这些“文绉绉”的讲究。可我打算下次回家,拉着她的手,教她做一次深呼吸——不用太久,就十几秒,让她感受一下,不用急着干活的感觉。我想告诉她,照顾好自己,比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