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也聊教育 // 鸣鹿原创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01
许多所谓的问题孩子的产生,其实都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了问题。因为家长在教育的观念上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导致教育效果欠佳,甚至产生负面的作用,让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
误区之一:期望值过高。
90%的家长要求孩子上大学,逼着孩子在高考独木桥上死挤硬拚。特别是出生在六十年代初的家长,他们生活在困难时期,成长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从小生活的磨难和学习上荒废,养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希望自己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随意他们对子女要求特别高。有的孩子在作文中写到:“我回家就像进了监狱,父母是看守,整天被软禁在书房里,放风的时间都很少。”
误区之二:只管养,不管教。
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从小不用教,长大再教也不迟。有的家长送孩子上学时,对老师说:“孩子交给你们,就行拜托了,是骂是打随便。” 有的家长整日忙于工作,无暇教育子女。有的忙于经商、赚钱,不管孩子。有的父母下班后只顾自己休闲,“斗地主”、“筑方城”,而对孩子不顾不管。
误区之三:过分宠爱。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有一种“蛋壳心态”。对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生怕有个闪失,便过度地保护,过分地宠爱。也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拿得出,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还有的家庭虽然经济善不好,有一种从众的思想,别人怎样我也息样,认为自己苦点没关系,不要苦了孩子。这种宠爱,养成孩子“娇”、“骄”二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适得其反。
误区之四: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
一提到健康,许多家长都会自然联想到自己孩子的身体有无养病。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一个健康的孩子要有健康的甜酸,以要有健康的心理。有的人把它比喻为“人”字,一撇一捺,二者缺一不可。有些孩子,身体很好,品学兼优,但心理相当脆弱,经受不住外界的“刺激”,承受不了一点挫折或失败。市场经济竞争的激烈,失败和挫折是很难免的,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否则,就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误区五: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中心。
在很多的家庭里,孩子是这个家庭里的中心,有的甚至是绝对的中心,一切都为了孩子,一切都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一来,养成了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品性和骄纵是任性,对孩子的发展十分不利。【未完待续】
点此蓝色字体购买会员有惊喜回报(限首开)具体内容如下:
☞ 购买会员有返利。凡在此购买的会员均有丰厚回馈(必须首次买,平台通知为准):月会员返利200,季度会员返利500,年度会员返利2000;若中途有困难可视情况给予全力援助,直到可独立写作为止。
☞ 文章上榜有奖励。凡文章被伯乐或理事会推荐上榜,上榜文篇篇都会有额外奖励:激发大家的 写作兴趣,伯乐推文每篇奖励100,理事会推文每篇奖励50,有推必赏,没有其他门槛。
☞ 坚持写作有扶持:扶持简书新人走上日更之路,每枚日更徽章都会发放惊喜红包:日更20天奖励20, 50天奖励50,日更100天奖励100,日更200天奖励200……依此类推,上不封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