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春节,当我一想到即将要返回工作的城市,焦虑就开始了。如今,不用再往返,焦虑却依然存在。我开始明白,节后焦虑不是距离带来的恐惧,而是内心对现状的不满,对现实逃避不了的失望。
——沃野莎
在外地工作时,一想到春节要来,我往往提前一周就觉得兴奋。尽管工作节奏没有多大的变化——对接的人多,催促的事杂。但仍然感觉可以承受,就像知道不远处有个出口。
新的一年,也许时来运转,未来总归会有些不一样。
但往往还未过完年初三,心情就变得忐忑起来。因为再过一天,年,就算过完了。店铺开始陆续营业,改变没有从天而降,生活又要周而复始。
但今年年前我的状态完全不一样,我没有对过年有什么期盼,甚至有些过于忽视,直到年前2天才开始搞卫生,额外添置的也不过是一束鲜花。然而焦虑依旧,年初一的直播后,我开始有些怠工,许多事情都缺乏干劲,不想做。
于是,我好好对比了两种感受,发现它们除了都是因为对现状不满而产生的焦虑外,背后还藏着两个我从前很少留意的心理习惯。
一、期望他人帮助自己改变现状。
有节后焦虑的人,往往是因为知道收假后必须要继续面对一些之前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也许是作为新生/职场新人要重新融入一个新的环境;也许是职场老手面临工作瓶颈,要继续一份不那么喜欢的工作;或者要去面对一些难缠的客户或他人等等。总之,假期结束之后,就要去面对节前已经存在,但没有被好好解决的问题。
从前的我,是因为处在工作的迷茫期,不知道是否该放弃当前不喜欢的工作另择新枝。而今年的我,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平衡收入和做喜欢的事情之间的问题。
虽然两者面临的状况不同,但我的潜意识里,还是渴望在新的一年时来运转,有个外力将我遇到的难题通通都解决掉。
当年过完,这种依赖别人来扭转局面的幻想破灭。最后还是得自己去面对问题的时候,恐惧的心情就带来了焦虑。
二、一有退路,就习惯拖延。
许多人长假未到就提前进入了休假状态,在小城市的小单位里尤为常见。比如,年前最后一天办的事,基本都得推到春节收假回来才能办好。
事情东一件、西一件,因为自己的状态不对,都习惯性地把它推到假期后面。当临近收假,心情自然慌张,因为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这就是“一有退路,就习惯拖延”的处事习惯。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习惯将事情堆积到长假后来处理的人,平日在处理没有时间期限的事情,看起来都会有些懒散和怠工的现象。
我自己也会有这方面的问题。虽然基本上大事我不会留到节后来处理,但期间的小事还是会堆积,如果没有集中处理,就会给我带来内耗。
我今年在春节假期间特别的不想干活,连平时早起写文的动作也是需要靠意志力才能完成。后来意识到这两个产生焦虑的深层原因之后,我想到了两个应对的办法。
1、尽情去感受情绪,寻找焦虑的源头
如果你没办法静下心来,那就带着问题让自己的手脚/五官忙碌起来。你可以运动、做家务、听音乐、阅读、逛街……尽可能的一心多用。
大脑其实像个容易哄骗的小孩子,当你开始忙碌手头的事情,它就无暇修饰你内心真正的感受。答案会在忙碌间蹦出来。当你得到一些新的想法,请收起批判,先问问自己,是不是这样。如果是,你认为怎样做会让自己感觉好一点。如果不是,那么问问自己焦虑的原因还有可能是什么?
2、列清单,迈出最小一步。
当你搞清楚自己的焦虑来自哪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后,请把它写到一张纸上(手机记录当然也OK)。然后将你想到的应对方法也写下来。如果你是因为事情堆积太多而产生的焦虑,也请你将要做的事情写下来。最后一步,在要做的每件事情后面,都写上要完成这件事可以迈出的最小一步。
打个比方,我节后需要帮一个客户解决一个期货业务上的问题。因为这个客户比较挑剔,我很不想去面对,就想拖延,但又必须解决。那么,我的解决思路是了解这个问题的最新政策后再去答复他。而我的最小一步,就是打开相应的网站。不要想后面的处理,只要打开网站就ok。
但是当我打开网站之后,就看到了相关的资料。查阅资料后我又想要不顺便把这个问题一下。接着半小时后,我的待做事项就真的少了一个。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乏处理事情的能力,我们缺的只是安静下来的耐心。当你迈开处理的步伐,信心就会回来。不信?你看,我的文章又开始周更。
最后,祝愿我们都有面对自己人生的勇气。
BTW,如果今天的你,节后焦虑还没有化解,欢迎关注,找一期我再来和你聊聊解决解决棘手问题的一个新工具。面对节后焦虑,你有什么好方法?欢迎留言告诉我。
我是沃野莎,分享写作|心理成长|自我提升,帮助找回你的内在力量。
欢迎点赞➕关注,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