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蚂蚁
①
我有个高中同学栾可可非常喜欢写文字,文章,短篇小说都写的非常好,她时常把写好的文章和短篇小说发给我欣赏,每一次我都认认真真的把它看完,做好笔记,总是被她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偶尔也和她相互讨教一下,互相学习一下。
但有一点我非常好奇,就是一直都没有听她说过要给杂志社投稿,这么好的小说故事,不被大多数人看到,实在太可惜了。
从高中认识她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发给我一些小说故事来欣赏,到大学毕业了依然都有保持这样的交流。
后来,我心想,可能我这位老同学视金钱为粪土吧,并不想用文字来换钱吧,可是又有些疑惑,难道这个世界上这真的就有这样花费大量时间来写小说故事只是自己写着玩,也不想换钱,更不想被别人看到?
终于有一天,我实在太好奇了,弱弱的问了她,她只是沉默不语:
“我也非常希望很多人可以看见并认可我的作品,可是……”
“可是什么呀?”
“我可能只是期待,却从来没有行动起来,给任何一家杂志社投过稿,也许我还得需要再练习练习吧”
要是说,把小说故事打磨到精湛,这没有什么不好的,可练习准备的时间太长了,直到一些纸媒报纸停刊,自媒体的到来,她的作品只有我一个人欣赏过,唯一的一个人,那么耽误了行动的准备哪里还有准备的意义呢?也许等我那位老同学想明白这一点,不知道是什么年代了,到那时候也许连写作的这份热情也被消磨掉了。
正如布莱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那种一味期待而从不行动的人们,是滋生瘟疫的温床。
②
在我们身边也许也有这样的朋友或是同事,就如我的朋友小艾一样,她是我的前同事,刚刚认识她,给我的印象非常非常好,较好的外貌,性格外向,侃侃奇谈,是位非常不错的同事。
慢慢发现,她也并不是我想象的这个样子,和身边的同事关系也不是很融洽,这就让我很是怀疑?到底为什么呢?难道是其他的同事很难相处吗……
在多次和小艾接触的过程中,每次的工作只要是有她的参与,都没有办法预期完成,本来说的很好的,但她从没有去做过,迫不得已只能由其他同事完成,几次事件以后,我也慢慢的疏远了她。
后来,由于她的工作疏忽,造成大客户丢失,被公司辞退,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同事帮忙说好话,也许大家都在庆幸,终于把她盼走了。
曾经看到这样的一句话:空有语言而无行动的人,犹如杂草丛生的花园。
③
这几年一直被一位朋友的创业故事所激励,那他是如何从一穷二白到坐拥上亿的资产呢?
这位朋友大学毕业后,也有很多毕业生一样的忧愁,找工作难,买房难,结婚生子不敢想,尤其是90后的年轻人,要么拼爹,要么拼才华,可是他好像哪样都没有。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样可以逆袭,俗话说:创业需要激情,人生需要导师。他意识到光靠自己打工,是一辈子没有翻身的机会,哪怕他从职场小白通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做到公司中层管理,年入二十几万,让人羡慕,但他毅然决然辞职创业,正如他说的一句话:今天我不去创业,年入几十万,如果去创业,可能年入百万,千万,亿万,即使创业失败回到公司上班,我还可以年入几十万,那我为何不自己去尝试一下,万一成功了呢?
改变我们人生的轨迹,也许只有做到这一点,那就是行动,才是良药。
通过这位朋友的创业故事,我总结了几点经验,分享给大家,共同学习:
第一:订目标,做计划,大量的行动。
目标是我们想到达的地方,计划正如我们的行车导航,我们得保证行车导航可以正常使用,让车子跟随导航跑在路上,动起来,才能更加快速的到达目的地。
第二: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大的行动。
遇到机会,我们没有着手去做去行动,只是在那里想象可不可以,行不行的,永远都停留在想的过程,带来的后果也只是机会溜走了,那么,在最短的时间能够采取最大的行动是非常必要的了。
第三:我们的行动是唯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
只有我们去行动了,才能够把事情继续下去,才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正如这句话讲的好,唯一能够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其实是我们的行动。
当你想要实现某种目标,或者想要变成理想中的自己时,都应该把焦点放在“行动”上,只有行动起来,才会发现自己好的地方和坏的地方,以及应该改善的地方。至于改善的方案是否有效,是需要通过行动来进行判断的。
因为成功的关键在于行动,所以“人类的意志和感情”是靠不住的。你越是想“我一定能行”、“我必须努力”,一旦事情不顺利,就越会觉得“我不行”、“我运气不好”,对自己的评价大幅下降。
也许改变我们人生的轨迹,也许只有做到行动一点了,朋友们,从此刻开始,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