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小说《红楼梦》的女主角之一,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个女角色,乃至是世界上最具灵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她生于钟鼎书香之门,系林如海和贾敏的独生女,深得长辈们的疼爱。自幼聪明清秀,兼有诗才,写得一手绝妙诗词,举止言谈不俗,身体怯弱不胜,另有一番自然风流。
曾是西方灵河的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德,转世投胎为贾家血亲林黛玉,愿以一生所有的眼泪替往日露水还他,她常泪光点点,娇喘微微,与宝玉有一段前世缘分,直至今日才能如愿以报。她在诗社别号“潇湘妃子”,相传娥皇女英为寻帝舜,含泪苦觅,后因泪尽,死于长江、湘江之间,死后成湘水女神,也叫湘妃。曹公将林黛玉与泪捆绑在一起,极大地赋予了人物的神秘色彩,同时给人物奠定一份幽怨凄美的悲剧情感基调。
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黛玉,不仅明德,而且明理。她敢于放出讽刺封建社会之言,敢于和宝玉一起追求坚贞美好的爱情,敢于同整个时代作斗争。钟鼎之家、书香之族培养了她超乎常人的诗性,而诗性更给了黛玉一种对任何事物持有美好结局的看法,与人物的结局也是大相径庭的,但这种径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冲击了封建社会的枷锁。
“心较比干多一窍”对黛玉评价得恰如其分。黛玉自幼受到钟爱,性格天真任性,后因父母双双病亡,又寄居贾府,心理上不免盖了一层纱,所以她坚持“孤高自傲,目下无尘”,不想让别人真正地明白自己的心思。苦于身边环境的不断变化,现实势利的人多如牛毛,黛玉平时举止言谈都小心翼翼,给自己留了个心眼,生怕不符合人家的礼仪规矩,黛玉初进贾府仔细观察他人举止,然后模仿。林黛玉自尊心非常强,黛玉进京都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虽然黛玉有些与众不同,甚至会耍些守旧派眼里的“小性子”,但透过现象我们更能看到她强烈的自尊心,是对现实强加给她的种种伤害的反击。还记得下午黛玉和宝玉嬉耍忘忧,但是晚上她抹黑找宝玉,敲门后,却被晴雯以宝玉的名义呵斥拒绝,黛玉伤心欲绝,为了表达内心所想,她独自一人携锄带篮来到了桃花林,吟词葬花,写下具有极强艺术水准的《葬花吟》,写出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她不像傻瓜一样活着,她没有碌碌无为,相反她更加强烈地去批判封建社会,用自己尖酸言语去嘲讽时代。曹公在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塑造上用心良苦,可见曹公对封建时代的失望。
“病如西子胜三分”正是对黛玉样貌神态的精简。聪明清秀的黛玉是神仙一般模样,美在骨子里,连西施都要让她三分呢。对林黛玉外貌的描写最好不过那句“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谁能想到这位样貌不俗、行如扶柳的女子是曹公笔下最具反抗精神的人物呢?
林妹妹不仅有颜值,还有一身文墨之才,在大观园中只有林黛玉能和薛宝钗的才华相媲美。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想到才女李清照,颜值才华双绝,个性也不会避其锋芒,喝酒、赌钱、划拳一个也不会落下,同时黛玉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小个性。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曹公的有意安排,借黛玉之口,述易安之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表对社会国家的不满与失望。
林黛玉再怎么绚丽多彩,再怎么才华横溢,终究不过是曹公写给世人的一个小说人物,将自己在社会的种种感悟和遭遇不满通过林黛玉之口呐喊出来。现实社会的黑暗,势利人们的贪婪,大环境的风云变幻,一切都让人措不及防。在林黛玉身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曹公不愿低头屈服,孤傲不阿的性格。可能曹公是贾宝玉的原型,但林黛玉内心想法、价值观念、生命理念等绝对是曹公的真实写照。只有这个身世崎岖坎坷、兼有才华恙病的奇女子,能帮助曹公发出对时代最强烈的控诉。一个小说人物还是一面镜子,起码能反映时人的思想。在焚稿断痴情一回合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林黛玉的身上我们还能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她真的是一朵轻云,漂浮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天空,清代以后女性人物形象的创作多与之相关,包括在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在品味黛玉的整体形象。和宝玉一样,具备了一些现代人的意识,足可见曹公思考之微妙。我想林黛玉就是神奇的女子,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追求爱情但命运不公,笑靥如花但命运捉弄,只有黛玉才能如此对抗自己的命运,也正是如此她是许多人心中可爱的“林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