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计划我们总总会发下宏愿,我要养成什么什么习惯,然而总是不了了之,“21”天养成一个习惯,为什么在我身上就不奏效呢?我们该用怎样来培养一个习惯?市面上那么多讲习惯的书该怎样看待?是否真的不能同一时间开始多个行动?
2017年我践行养成了早起、运动、健身、阅读的好习惯,就以自己在这过程的体悟从习惯的分类,误区、结合自己在习惯养成过程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几方面介绍我对习惯的认知和践行,并探讨下怎样“速成”习惯养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和你有更多关于习惯的交流。
什么是习惯?字典对习惯的定义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通俗来讲,习惯是经过长期的刻意练习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想要养成习惯,首先要了解习惯。
习惯分为三类,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思考习惯;
行为习惯指通过动手等行动就可以做到的习惯。养成时间最短,一般一个月左右;比如,多喝水,整理家务等;
身体习惯指让身体发生变化的习惯,可能需要三个月左右;比如早睡早起,减肥运动等;
思考习惯指的是思维方式的习惯,养成需要的时间最长,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比如系统思考,批判性思维方式等;
对自己要养成习惯的类型做区分,对所需时间有个大致的预估,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为避免半途而废,需要了解习惯养成的几个误区。
一、从长期看待
比如我们要养成写作的习惯,要求自己每天写一篇,坚持持续了一星期,一个月,因为一些原因中断了几天,就认为养成习惯失败而放弃。“为什么我辛苦养成的习惯,中断了一阵子后,又恢复如初,为什么不能持续的更久?”
以早起为例,我们持续8,9点起床,有几天突然5,6点就起床,可以说我们没有晚起的习惯么?同理,如果我们持续早起,有几天晚起,可以说我们没有早起的习惯么?从长期的维度来看,持续不表示每天,不表示不可以偶尔的中断,首先要减掉与此相关的心理压力。记得习惯对我们而言,就是在以后的生命周期中,一种持续很长的生活方式。
二、为什么要养成“某某”习惯?
因为大家都说好,所以一定是真的好?当自己没有认识到即将要养成的习惯对自己的意义时,这个习惯就没有意义。当一个习惯可有可无时,身体会以更舒服的方式去应对,比如戒烟,“我多抽一根好像也没什么”,当有这种心态时,当你发现别人都做到了早起, 运动,阅读,但自己就是做不到时,请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到?做到了会给我带来什么?当你想清楚后,会让我们更容易度过习惯养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对习惯心理上有认同,至少不抗拒,有想要尝试的心态,切记不能为了培养习惯而习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