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来贾府时虽然年龄尚小,但已经出落得窈窈亭亭,眉笼清愁,目漾清波,让人见了又怜又爱。宝玉见了她惊为天人。可见黛玉自幼风流清雅,美得出尘脱俗。
但是自从另外一个女孩出现之后,黛玉在贾府的光芒便瞬间暗淡了下来。我们且看在“花”心好“色”的宝玉眼里这位女子的样貌:
面若银盆,肤白胜雪,莹润无骨,目若水杏,唇不染而红,眉不描而翠。温婉娴淑,端庄大方与黛玉自是不同。大家一看便知这个女孩就是薛宝钗。
宝钗后来者居上,不仅在样貌上盖过了黛玉,人设更是比黛玉强过百倍。连从小侍奉宝黛左右的袭人都称赞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涵养,心地宽大。反观黛玉在袭人眼里则是惯使小性儿,嘴巴尖酸刻薄。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从小和宝黛青梅竹马的史湘云是怎样评价宝钗的。在《红楼梦》第二十回史湘云姗姗来迟。但是她一出场,就把宝钗捧上了天。在史湘云眼里,宝姐姐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直言快语的她在黛玉面前力挺宝钗。
由此可见,宝钗初到贾府,就赢得了上上下下好评如潮,人气之旺堪称大红大紫。相较之下,目无下尘,爱赌气的黛玉则黯然失色。
然而,如此完璧无瑕的薛宝钗在宝玉这里却碰了个软钉子。尽管她使劲浑身解数,也仅仅入了宝玉的眼,却终究没有走进宝玉心里。
这不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人见人爱的宝姐姐,宝玉为何偏不喜欢她?难道是宝玉爱林妹妹昏了头,不辨真伪好坏。
其实宝玉为何不喜欢薛宝钗,曹公早已把答案暗藏在一段谎言戏语里。不知细心的你可曾发现?
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王夫人碰巧遇见了黛玉和宝玉,便问起黛玉用药的事儿。王夫人听大夫说有剂丹药对黛玉的病症有益。
碰巧宝钗也在场,宝玉听了便借题发挥,鼓吹说他只需配得一丸药便能包治黛玉的病。只是配这丸药得花三百六十两银子。
王夫人听了直骂宝玉放屁,质问儿子哪里有这么贵的药。连从小长在富贵之家的王夫人都觉得这药贵得离谱,可见宝玉确实开了个天价。
宝玉却不慌不忙解释说,只因配这料药所需药材十分稀奇。得用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以及珍珠和宝石。
读者们有没有发现宝玉给黛玉配这丸药所需要的银两之多和材料之罕见似曾相识。我不由得想起宝钗向周瑞家的讲冷香丸来历的事儿。
在红楼梦第七回,讲了这样一件事儿。周瑞家的到薛姨妈那里串门,碰巧王夫人正和薛姨妈在里间闲谈。于是周瑞家的便与外屋的宝钗拉起了家常。因宝钗前两日病了,两人便谈起宝钗治疗热毒之症服用的冷香丸。
说起这冷香丸,真是奇上加奇。单是这药方的来历,听起来就像个神话。宝钗说,这方子竟然是个赖头和尚给的。这倒也罢了,只是这所需的药材更是闻所未闻,世间罕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传说中的冷香丸是用什么制作的。
花蕊:白牡丹花蕊、白荷花蕊、白芙蓉花蕊、白梅花蕊,各十二两。
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
其他成分:蜂蜜、白糖、黄柏。
宝钗说,她家花了数不清的银子,哥哥薛蟠费心费力,花了两三年时间,可巧就配成了。
现在我们再来回味宝玉为黛玉配的这丸药,其中的戏谑意味早已透过文字穿越时空扑面而来。
宝玉还担心宝钗听不出自己的弦外之音,最后他话锋一转,矛头直指宝钗。只听宝玉接着又说道:“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太太不信,只问宝姐姐。”
宝钗听了笑着摇手说自己没听见,不知道。王夫人听了直夸宝钗是好孩子,不撒谎。
这可不就成了天大的笑话。明明是宝钗在人前夸口撒谎在前,宝玉照猫画虎编谎拆穿她在后。王夫人却红口白牙地夸宝钗诚实。
这正应了红楼梦开篇一首诗里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宝钗一家一来贾府,就撒了个弥天大谎。
宝钗的丫鬟莹儿说有个癞头和尚给宝钗送谶语,定要刻在金器上,将来有玉的方能配。而那谶语恰巧和宝玉玉石上的是一对儿。
宝钗这个癞头和尚送药方子的谎话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锦上添花,为金玉良缘之说摇旗呐喊。另一方面也在人前炫耀薛家的富甲一方。配一剂药都要花近千两银子,可不得富可敌国了。
然而,谎言终归是谎言,不攻自破。若是真如宝钗所吹嘘的,薛家有吃不完的金山银山,又何苦赖在贾府多年不走。
自古以来,诚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而在薛姨妈和宝钗的人生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底线二字。她们撒下的这两个弥天大谎,被睿智的贾母和聪明的宝玉一眼识破。
一个女子就算美上了天去,若是张口闭口谎话连篇,也会让人觉得奇丑无比。一向真性情的宝玉,又怎会喜欢如此虚伪善弄心机的宝姐姐呢。